電纜震蕩波局放檢測設備工作原理
閱讀:126發布時間:2024-6-19
< >振蕩波工作原理:- 基于OWTS技術的測試電壓產生原理如圖1所示。直流高壓電源首先通過線性連續 升壓方式對被測電纜進行逐步充電(充電電流恒定)、加壓至預設值。加壓完成后,固態高壓開關S (激光觸發場效應管LTT)在小于1US的時間內閉合,使被測電纜 電容與OWTS系統中離壓電感L產生諧振,從而在被測電纜上產生:阻尼振蕩交變電 壓(DAC),其波形及頻率接近工頻電壓,且持續時間為mS級,對電纜絕緣無損傷。- 電纜振蕩波局部放電檢測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 用直流電源將被測試電纜在幾秒中內充電至工作電壓(額定電壓)。實時快 速狀態開關S閉合,將被測電纜和空心電感構成串聯諧f = 1/2π√LC 振回路,回路開始以的頻率進行振蕩。空心電感值根據諧振頻率的要求進行選擇,頻率范圍50~1000Hz,相近于工頻頻率。圖1中的中壓電路一 般具有相對低的介質損耗角的特點,與具有低損耗的空心電感相配,可得 到具有高品質因數的諧振回路。回路品質Q—般為30?100,振蕩波以諧振頻率在0.3?Is內衰減完畢,這一過程只有幾十分之一周波,并對被測試電纜充電,與50Hz(60Hz)時局部放電非常相似。系統采用脈沖反射法進行局部放電定位,原理示意如圖所示.測試一條長度為L的電纜,假設在距測試端x處發生局部放電,脈沖沿電境向兩個相反方向傳皤.其中一個脈沖(為方便起見, 本文中稱為“入射波")經過時間n到達測試端:另一個脈沖(本文中稱為“反射波")向測試對端傳輸,并在對端發生反射,之后再向測試端傳播,進過時間t2到達測試端,根據兩端到達的時間差△t,可計算局部放電發生的位置,即:式中,V為脈沖在電纜中傳播的波速- 對于現場的電纜局放測量定位來說,被測電纜長度一直是影響測最準確性的一個重 要因素。不僅是因為更長的電纜對應擁有更大的電容值,對于加壓充電環節意味著 更高的充電功率,同時也因為更長的電纜會給所需捕捉局放信號帶來更大的衰減和畸變。- 傳統單端振蕩波測試系統是基于在被測電纜的一端檢測局放初始信號和同一局放事 件從電纜遠端折回反射信號的時間差。如果局放缺陷位于靠近電纜近端一側,局放 的反射波形則需途徑超過1.5倍電纜全長的路徑才能到達近端的檢測單元,這會給 局放信號帶來無法避免的無謂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