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基本原理
閱讀:120發布時間:2024-6-11
<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通過串聯電容器分壓經中間變壓器降壓隔離, 為電能計量、 繼 電保護、 自動控制等裝置提供信號, 起到保護及監視一次設備的作用, 同時可將載波 頻率耦合到輸電線路上用于通信、 高頻保護和遙控等。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從中間變壓器高壓端處將電容分成兩部分, 一般稱下部電容為 分壓電容 C2 , 上部電容為主電容 C1 。 當外加電壓為 U1時, 電容 C2上分得的電壓為 U2 。 調節 C1和 C2的大小, 即可得到不同的分壓比。為保證 C2上的電壓不隨負載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在中間變壓器一次側串聯一適當的電感 L, 即電抗器。 當把電抗器的電抗調整為 ωL = 1 / ω (C1 + C2 ) 時, 電源的內阻抗為零, 經過中間變壓器變換二次側的負載電流就可以大大減小, 電容分壓器的輸出容量 (或額定容量) 將不受測量精度的限制。 以 220kV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為例, 其原理圖如圖 2 - 1 所示。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通過電容分壓后, 中間變壓器一次側電壓一般為 13000V, 中間變壓器二次側一般有三個繞組: 主二次繞組用于測量, 電壓為 100 / 3V; 輔助二次繞組用于繼電保護, 電壓為 100 / 3V; 附加二次繞組接成開口三角形用于監視系統的接地故障, 電壓為 100V。 阻尼電阻 Z 接在附加二次繞組上, 用于抑制諧波的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