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市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如下
智能傳感器是具有:1,信息采集2, 信息處理3, 信息交換4, 信息存儲;
功能的多元件集成電路,是集成傳感芯片、通信芯片、微處理器、驅動程序、軟件算法等干一體的系統級產品,是各類智能產品的核心零部件。
2021年,深圳市智能傳感器產業增加值超過40億元,擁有廣闊的智能傳感器應用市場。
二,工作目標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到2025年智能傳感器產業增加值達到80億元、實現翻番,新增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獨角獸"企業。
2,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到2025年,突破一批智能傳感器核心技術,布局若干高水平創新平臺,配套建設3個以上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3,制造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建設一條兼具量產能力的MEMS中試線,構建涵蓋研發、中試及規模生產的完整MEMS產品技術創新鏈。
4,生態體系基本完善:到2025年,培育、引進一批設計、制造、封測、應用和配套企業,創建以智能傳感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為主的產業園區。
三,重點任務
1,推動產業園區建設:立足現有企業分布情況及工業集聚區的資源稟賦,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聚集。以市場化方式為主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建設。
2,打造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能力:提高智能傳感器設計能力、制造能力,完善封裝測試產業鏈配套。推進智能傳感器裝備材料配套。提升智能傳感器創新產品研發能力。
3:保障公共服務能力: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組建傳感器專業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推動智能傳感器中試、量產測試、工程檢測驗證等服務平臺建設。完善企業服務體系。
4,加強產業引培力度:設立智能傳感器產業投資基金。鼓勵支持智能傳感器企業上市融資及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重點引進一批優質的智能傳感器企業。
5,提升產業生態合作水平:舉辦智能傳感器產業展會、論壇等專業活動。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傳感器行業的交流合作和協同創新。
四,重點工程
1,關鍵材料、攻關工程
◆積極引進國內外傳感器材料制備頭部企業
◆鼓勵重點企業聯合新型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
2,設計、躍遷工程
◆強化企業傳感器全流程設計能力。
◆ 推進設計企業與下游 加工制造、集成等企業的交流合作。
◆支持利用科研院所資源開展新型傳感器原創性設計。
◆推動開發傳感器設計、仿真等工具軟件。
◆鼓勵圍繞“應用牽引"兼并重組國內外傳感器產品設計開發企業。
3,特色制造、補鏈工程
◆加強MEMS與集成電路工藝兼容性研究。
◆鼓勵和支持芯片制造企業升級改造現有晶圓加工生產線。
4,終端應用、創新工程
◆加大智能手環、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視覺和智慧水務、電力、熱力、燃氣、環保、交通等物聯網應用領域場景下的傳感系統集成和應用示范。
◆鼓勵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重點企業,開展功能性傳感器系統、智能化應用解決方案、多傳感器融合系統等研發制造。
5,封測、強鏈工程
◆支持傳感器企業加快、半導體封裝過程關鍵 、技術和工藝研究。
◆支持重點企業不斷提升傳感器研發、試產和量產過程中的階段性測試能力。
◆ 鼓勵引進國內外專業、封測設備廠商。
6,產業協同創新示范工程
◆通過共建企業聯合實驗室,積極推動高校及科研院所與產業內企業開展協同創新。
◆引導集群促進機構、科研院所、聯盟協會等在應用落地和場景示范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動示范應用落地和推廣。
7,精準招商、 引資工程
◆ 加強宣傳推廣,吸引 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
◆充分利用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針對國際和國內重點智能傳感器相關廠商進行招商。
8,產業空間布局、優化工程
◆在南山區打造智能傳感器核心承載區。
◆ 在龍華區打造智能傳感器研發和應用的特色示范區。
◆ 在光明區打造智能傳感器中試熟化與產業化示范區。
五,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協調
2,加快專業、產業園建設
3,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4,強化人才、培養引進
來源: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