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是由采集、傳輸和處理,即傳感器、通信和計算機技術構成。隨著大數據、高算力、大模型等技術的融合,以 及人工智能的到來,傳感器的重要性更顯突出。如何以半導體 MEMS 工藝技術為主線,敏感機理為基礎,構建完整產業鏈,形成政、 產、學、研、用、服六維一體的“雙生態"產業協同體系,是傳感器產業化發展的當務之急。
2020 年《中國傳感器(技術、產業)發展藍皮書》中特 別提到:“國內中傳感器進口占比達 80%,傳感器芯片進口更是高達 90%,國產化缺口巨大,產業整體偏弱。國家 重大裝備所需的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產品嚴重短缺, 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近年來,許多專家、院士紛紛建 言獻策,全國各地在推進以智能傳感產業園為主體暨“傳感 谷"的建設風起云涌 , 似乎一夜之間,傳感器產業由陽光明媚、百花齊放的“春天",迅速步入了烈日炎炎、驕陽似火 的“夏天"。
1 傳感器與信息技術
時下,隨著大數據、高算力、大模型等技術融合創新, 第四次信息化浪潮陡然興起,人類全面步入人工智能新時代。第四次信息化浪潮意在使系統功能從感知邁向認知,即在多維度、復雜場景下的性技術。信息化浪潮主題、持續時長與趨勢圖如圖 1 所示。
由圖 1 可以看出,通過前三次信息化浪潮,信息技術完成了從數據信息處理、通信、采集等完整的系統基礎。后續的信息化浪潮也都建立在數據基礎上,數據就像人體的血液一樣,成為系統的命脈與核心。所用的數據由少到多、由單 一到繁雜,對感知技術即傳感器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明顯。
傳感器作為數據信息獲取的功能器件,被稱為“數 據之母",提供著系統的控制、處理、決策、執行所必需的 原始數據,是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聚焦點。在現代控 制系統中處于連接被測對象和測試系統的接口位置,構成了 信息交互的主要“窗口",直接影響和決定著系統的功能。
形象地比喻:如果把人體視為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那么, 計算機就是“大腦",通信是“神經",傳感器就是“五官" 與“皮膚",感知著一切環境數據信息,是獲取外界一切信息的源頭。
在制造業生產中,許多過程控制系統的多項功能,都因場景復雜、數據信息無法獲取而難以實現,成為影響系統功 能的障礙,使得很多“智能"變得“只能",“智慧" 成為“只會"或“智障"。可以毫不夸張地講,沒有傳感器, 萬物互聯無從談起。
來源:傳感器專家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