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機械工程團隊研發嶄新可穿戴 心電圖傳感器偵測心房顫動】
澎湃新聞28日消息,心房顫動是見的心律失常,與較高的中風或心臟衰竭風險相關連。然而,顯示心房顫動的f波訊號,震幅非常微弱,傳統的便攜式心電圖傳感器極難探測得到。
香港大學(港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陳國梁博士的團隊,研發出一種穿戴方便的心電圖(ECG)傳感器,可偵測心房顫動的電生理訊號,作日常應用。
陳博士的團隊用仿人腦記憶功能,成功把訊息儲存入有機晶體管,為機器學習仿真人腦功能,奠定關鍵性的基礎。
兩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已分別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港大研發的有機記憶電化學晶體管陳博士說:「亞閾值擺幅是晶體管或逆變器操作中的一個重要參數,提示需要多少電壓變化才能將設備從『關斷』狀態變為『導通』狀態。我們的裝置能提供創紀錄的低亞閾值擺動,確保在耗能極低(低運行功耗)的情況下維持高靈敏度。」
【韓開發出低成本熱傳感器 可用于無人駕駛汽車】
據外媒報道,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IST)光電材料與器件中心(Center for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的Won Jun Choi博士及其團隊與成均館大學(SKKU)的Jeong Min Baik教授團隊合作,使用二氧化釩(VO2)-B薄膜開發出一種傳感器,可在100℃溫度下運行,且可以保持穩定性能,并無需冷卻裝置,預計比市場上的標準傳感器的成本更低,從而為其在智能手機和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Choi博士表示:“通過此次聯合研究,我們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顯著降低熱成像傳感器的生產成本。與更傳統的設備相比,該傳感器具有出色的響應度和運行速度。預計該傳感器將加速熱成像傳感器在供應、智能手機和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使用。"
【上汽華域發布 4D 成像毫米波雷達:探測距離 300 米,第四季度實現量產】
7 月 28 日消息,據科創板日報消息,上海發布消息,稱上汽集團所屬的華域汽車,發布了自主研發的 4D 成像毫米波雷達產品,型號為 LRR30。
這款雷達對車輛等大體積物體的探測距離可達 300 米,對行人的探測距離也可達 150 米。表示,這款毫米波雷達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
【TrendForce:2021 年三大基站設備商分別為華為、愛立信、諾基亞】
7 月 28 日消息,TrendForce 集邦咨詢發布報告稱,2021 年中國與歐洲電信設備商仍占據逾 70% ,前三大業者分別為中國華為(Huawei)30%、瑞典愛立信(Ericsson)23%、芬蘭諾基亞(Nokia)20%。
報告指出,盡管華為持續被美國政府列為禁用廠商,市占仍稱霸的主因是憑借其價格的優勢,以及中國龐大內需市場的支撐。
【IDC:今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 11%,vivo、OPPO 排前二】
7 月 28 日消息,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1 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7810 萬臺,同比下降 11.0%。2021 年上半年國內整體市場出貨量 1.64 億臺,同比增幅 6.5%。
榮耀推憑借暢玩 20,Play5 系列以及 6 月推出的榮耀 50 系列,在作為獨立的個體之后,排名進入國內市場前五,前四名分別是 vivo、OPPO、小米、蘋果。
【傳感器市場呈穩步增長態勢】
根據美國市場調查與咨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2026年傳感器市場報告",傳感器市場2021年估計價值約為99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增長至132億美元,研究期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5.9%。
該報告認為,得益于EO/IR系統可通過全動態視頻和簡單直觀的操作界面實現實時態勢感知,可為提供對整個戰場的即時連續覆蓋,正越來越多地采用光電/紅外(EO/IR)傳感器、相關數據處理器等傳感器系統,繼而驅動了這一市場的迅速增長。
該報告指出,傳感器市場還將面臨諸如網絡安全風險、某些類型傳感器精度和可靠性較低、傳感器組裝和維護操作存在復雜性等諸多挑戰。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