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太陽能產業在歷經2009年、2011年2大環境震蕩后,并沒有凸顯本身的競爭力,反而愈挫愈沒自信。受環境壓迫,愈來愈多業者被迫依賴中國國內廠的委外單或合作來求存活,但也被認為疑似有自掘墳墓的危機。走過2011年踏入2012年,臺系太陽能光伏廠仍需解決當下發展
中國臺灣太陽能光伏產業在歷經2009年、2011年2大環境震蕩后,并沒有凸顯本身的競爭力,反而愈挫愈沒自信。受環境壓迫,愈來愈多業者被迫依賴中國國內廠的委外單或來求存活,但也被認為疑似有自掘墳墓的危機。走過2011年踏入2012年,臺系太陽能廠仍需解決當下發展的困頓,否則仍難逃邊緣化的危機。
2009年太陽能光伏產業受到風暴及西班牙太陽能補助政策變動的影響,太陽能光伏產業出現自2004年崛起以來,的供需不平衡震蕩期,使得產品價格由原本的“天價”回歸到高價,其中Z明顯的案例即是2008年第3季多晶硅現貨市場每公斤報價一度突破500美元的天價交易,但2009年跌至100美元左右,即使有諸多業者仍是批評該價格對每公斤成本約在30美元左右的料源廠來說仍是暴利。
2波不景氣先后來襲太陽能產業汰弱留強
對臺系太陽能光伏廠來說,2009年的金融危機其實也被業者視為中轉之一,但在此次的挑戰中,臺廠的高質量生產技術并未因而脫穎而出,尤其隨著中國國內廠的壯大及成本競爭力的優勢,太陽能光伏產品報價一路被下砍,不管是歐美業者或臺廠都被迫跟進,而臺廠在光伏組件及系統端布局相對弱勢,無法像歐洲廠以品牌模塊區隔市場,其實早已為未來難以有效跳脫供過于求問題留下伏筆。
2010年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反彈,使得供不應求的情況再度發生,業者積極擴產以因應市場需求,2011年卻因為歐洲補助政策的異動,需求急凍,使得太陽能光伏產業第2季快速面臨供過于求的壓力,多數業者認為,這次挑戰來真的。
2011年除了產品售價約有50%的年降幅外,兩岸相當大比例的太陽能業者面臨減產、停產甚致關廠的命運,市場到處可以耳聞二線或三線廠出場的訊息,而歐美廠也一路傳出破產倒閉的消息。
臺廠在如此嚴苛的市場環境下,憑借著2010年的盈余及在財務支出上相對保守,在一片虧損中勉強挨過2011年。相較之下,中國國內市場從2011年初就有中、小廠因為市場需求結構的改變,尤其垂直集成廠補足了產能、不再委外,以致于這些廠訂單難籌,第2季又受到終端需求急凍的影響,更多中、小廠一路面臨停產、歇業,在市場上也時有耳聞代表性的垂直集成廠同樣面臨減產及資金籌措問題。
地址:上海市共康路1018號
:200443
:徐壽平
:4000155558,
留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