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對外發布了 《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快報》。該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用電量達419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56%,增幅提高8.12個百分點。
報告還顯示,在節能減排方面,全年關停小火電機組超過1100萬千瓦;供電標準煤耗335克/千瓦時,比上年下降5克/千瓦時;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4660小時,比上年增加114小時,為2004年以來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持續下降的回升。
煤炭、電力、新能源,每一個數據的變動都將迎來一場新的變革。
分析這些細微的數字變化,背后學問多多。業界專家指出,作為我國電力行業中的 “國家隊”,五大發電集團擔當了國內發電行業綠色發展的、創新者和驅動者。
節能減排之重
節能減排猶如一把利劍,懸在各個企業頭上。國資委曾多次強調,作為“十一五”規劃重要的約束性指標,中央企業必須主動承擔起節能減排的重任,發揮示范作用。
中國過去的能源戰略一直是關注如何供應能源,也就是常說的“以煤炭為基礎、電力為核心”,現在能源戰略轉變為 “以節能為*”,處處彰顯低碳的理念。作為央企中的一員,五大發電集團責無旁貸。
為確保中央企業完成任務,國資委將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體系。如果節能減排做得不好,或者發生重大環境責任事故,即使利潤再高,考核時也可能面臨降級。
據統計,去年中電投集團關停小火電機組200萬千瓦,占全國“十一五”計劃關停小火電容量的 1/10。而通過發展60萬千瓦、100萬千瓦的大機組,企業火電結構持續改善,火電平均單機容量由組建之初的12.6萬千瓦,提高到目前的27萬千瓦,供電煤耗較組建之初降低了38克。同時,供電煤耗再下降10克/千瓦時,相當于節約200萬噸標準煤。
從不久前召開的華能集團2011年工作會議上傳來消息,“十一五”
期間,華能完成了國家節能量目標的353%;單機容量1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的發電企業全部建成節約環保型燃煤發電廠;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653.8萬千瓦,占國家關停責任書規定任務的260%;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 675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了10%左右。
作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大唐集團,在2009年底就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供電煤耗達到328.58克/千瓦時,降幅居全國同行業*。在去年5月份召開的全國火電60萬千瓦、30萬千瓦等級機組能效對標及競賽第十四屆年會上,該企業有30臺機組進入優勝機組名單,占全部獲獎機組的23%。
在節能減排的同時,五大集團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在科技創新中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在上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而華電集團建立的分布式能源項目備受注目,這個目前國內Z大的系統裝置,與燃煤火電機組相比,二氧化硫和固體廢棄物排放接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以上。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近日在“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二五”是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嚴峻挑戰。
依據中電聯發布的 《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到 2015年,國內煤電平均單機容量將達到14.5萬千瓦,比 2010年提高 4萬千瓦左右;平均供電煤耗要達到330克/千瓦時,比2010年還要下降8克。
面對這一宏大目標,五大發電集團任重而道遠。
地址:上海市共康路1018號
:200443
: 徐壽平
電 話:
傳 真:
手 機:
留 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