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開始,我國發電企業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不僅占火電廠成本60%以上的煤炭價格大幅攀升,而且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國內用電量也急劇下降。嚴峻形勢使中國國電努力尋找應變之道。回顧兩年來的改革發展,朱永芃從電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生產經營方式調整三方面總結了中國國電如何“應變”,如何轉變發展方式的思路。兩年來,中國國電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道路上不斷摸索,認識越來越深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傳統發電企業謀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之路”。
新能源股的背后
哥本哈根應對氣候變化會議召開期間,一支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股票吸引了世界資本市場的目光,一篇在《求是》雜志刊登的題為《新能源: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的署名文章同樣引起社會關注。
這種關注不僅因為這支股票和署名文章所主打的新能源概念與哥本哈根會議議題的契合,還因為這背后有一個中國企業的實踐,從理論探討到實踐檢驗詮釋了世界能源發展的潮流。自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成為中國國電“轉變”的Z顯著標簽。兩年來,中國國電緊緊抓住世界范圍內發展新能源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著力調整電源結構。目前,中國國電清潔環保火電機組和可再生能源占總裝機容量一半以上,新能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其中,6大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基本形成,風電裝機排名中國和亞洲*、*五,風電投產容量、發電量均居全國*,建成了*批海上潮間帶風電機組。同時,中國國電正在建設國內*具有太陽能電站可研、設計、系統總成和EPC總包能力的光伏企業。
數字背后,“好”字當頭
長期以來,為解決電力緊缺局面,電力行業更加注重外延式發展,規模擴張成為利潤增長主要方式。如今,國家提出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就是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一言以蔽之,“好”字當頭。
2008年以來遭遇的種種困難,尤其是企業利潤大幅下滑、電力行業全面虧損等的挑戰,為中國國電創造了一個審視自己、調整發展方式的機會。如今,中國國電在規模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兼顧了企業效益,企業利潤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逐漸向投資拉動和內涵增長協調發展轉變。
以數據為例:2009年年底,中國國電發電裝機規模達8203萬千瓦,實現全口徑營業收入1252億元,利潤總額59.8億元,同比減虧增利130.8億元,創歷史水平。
數字背后,是中國國電積極轉變利潤增長方式的不懈努力。轉變的抓手之一就是細化煤炭管理,大力推廣煤炭摻燒。中國國電在系統內廣泛推廣蘇龍公司煤炭摻燒經驗,并專門下發文件要求所屬火電企業開展煤炭摻燒工作,有效降低了入爐標煤單價。2009年,中國國電通過積極開展煤炭經營和配煤摻燒,節約燃料成本34億元,相當于燃料成本的10%、2008年以來煤價上漲的30%。
低碳背景下的“三型電廠”
氣候問題從沒有像現在這么令人矚目。繼國家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節能技術。
那么,對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大戶的傳統火電廠來說,如何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這是新時代、新形勢交給發電集團研究的一個新課題。對此,中國國電從未停止過思考與實踐。
朱永芃認為,低碳背景下,傳統火電廠必須轉變電廠經營方式,只有建設綜合經營型、節能環保型、安全和諧型的“三型”電廠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才能讓傳統火電廠獲得“新生”。
在中國國電的“三型電廠”建設實踐中不難看出,綜合經營型旨在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節能環保型旨在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實現低碳排放;安全和諧型旨在確保安全和諧穩定,保障低碳生活。
工程建設的綠色實踐
如果說,建設“三型電廠”是中國國電創新在運電廠經營模式,使在運電廠走上低碳發展的道路,那么,中國國電建設“綠色電站”則是把握源頭,在電廠工程建設階段就給電廠提前設計了一條“綠色、”的發展之路。
中國國電《綠色火電廠建設指導意見》這樣勾勒出綠色火電廠的基本輪廓———“采用國內外燃煤發電前沿技術,大力推進技術和管理創新,深入開展設計優化,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成熟的節能環保產品,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控制造價,提高質量,建設創新型、效益型工程,努力提高新建項目的市場競爭力。”
綠色電站倡導的建設目標正是從降低能耗、減少資源投入、減少環境污染等角度出發,通過科技創新、設計優化、精細管理等手段,達到、節能、環保、和諧的目標。
為保證實踐的性,中國國電對環保指標、煤耗指標、耗水指標、廠用地指標等設定了一系列明確的國內*的量化標準,明確要求:“綠色火電廠的各項主要指標應達到同類型、同地域機組國內*水平。”如供電煤耗指標,1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濕冷機組控制在277克/千瓦時以內,空冷機組控制在295克/千瓦時以內,都是*指標。
綠色電站僅僅是中國國電打造“綠色工程”的冰山一角。目前,中國國電在“綠色電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不僅局限于常規電廠的“綠色革命”,而是提出要以“、節能、環保、效益好、有競爭力”為目標,全面建設水電、風電以及風電產業等各類“綠色工程”。
從“綠色電站”到“綠色工程”,探索與實踐的腳步停息。“凡事多做一點,努力多付出一點”,中國國電黨組書記喬保平這樣概括中國國電對“綠色”的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