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西安福賽特測控儀表有限公司>>公司動態>>DSP的發展歷程
DSP技術的發展歷程
DSP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發展的初期(二十世紀50-60年代),人們只能在微處理器上完成數字信號的處理。直到70年代,有人才提出了DSP的理論和算法基礎。一般認為,世界上一個單片DSP芯片應當是1978年AMI公司發布的S281l。1979年美國Intel公司發布的商用可編程器件2920是DSP芯片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兩種芯片內部都沒有現代DSP芯片所必須有的單周期乘法器。1980年,日本NEC公司推出的mPD7720是一個具有硬件乘法器的商用DSP芯片,從而被認為是一塊單片DSP器件。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1982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推出世界上一代DSP芯片TMS32010及其系列產品,標志了實時數字信號處理領域的重大突破。Ti公司之后不久相繼推出了二代和三代DSP芯片。90年代DSP發展快。Ti公司相繼推出四代、五代DSP芯片等。
隨著CMOS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日本的Hitachi公司在1982年推出一個基于CMOS工藝的浮點DSP芯片,1983年日本Fujitsu公司推出的MB8764,其指令周期為120ns,且具有雙內部總線,從而使處理吞吐量發生了一個大的飛躍。而一個高性能浮點DSP芯片應是AT&T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DSP32.與其他公司相比,Motorola公司在推出DSP芯片方面相對較晚。1986年,該公司推出了定點處理器MC56001.1990年推出了與IEEE浮點格式兼容的浮點DSP芯片MC96002。美國模擬器件公司(AD)在DSP芯片市場上也占有一定的份額,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點的DSP芯片。自1980年以來,DSP芯片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DSP芯片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逐漸成為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決定因素。從運算速度來看,MAC(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時間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400ns降低到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