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礦衍生的工業材料中。煤焦油作為重要的化工材料。煤焦油和荒煤氣都是蘭炭生產的副產品,它們都不同程度含有硫化物,經過制氫、加氫后產生含H2S尾氣。H2S在工業氣體中是一種有害雜質,它的存在不僅嚴重威脅人參安全,而且會引起設備和管道的腐蝕和催化劑中毒。因此,在煉油、化工系統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脫硫處理,才能符合國家環保要求。傳統脫H2S方法投資大,處理含H2S氣體存在一定的選擇和局限性。,H2S作為化工霧霾的重要元兇之一,
作為常規的一種PSA解析氣與煤焦油加氫裝置酸性氣優化聯合脫硫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將煤焦油加氫后的高含硫酸性氣通入脫硫反應器,以碳酸鈉作為脫硫液,以酞菁鈷磺酸鹽作為催化劑,對高含硫酸性氣進行次脫硫處理,將有50-60%的H2S被脫除,反應式如下:
RSH+Na2CO3=====RSNa+NaHCO3
COS+2NaOH=====Na2CO2S+H2O
CS2+2NaOH=====Na2COS2+H2O
(2)將脫硫反應器出口排出的尾氣進行次氣液分離,得到分離氣體通入第二脫硫反應器,在此過程中可以應用SMT3151型雙法蘭式液位計,
以碳酸鈉作為脫硫液,以酞菁鈷磺酸鹽作為催化劑,對所述分離氣體進行第二次脫硫處理;在此工藝中可以使用SMT3151型法蘭式液位計,
(3)將第二脫硫反應器出口排出的尾氣進行第二次氣液分離,得到低含硫尾氣;
(4)將步驟(3)得到的所述低含硫尾氣與荒煤氣提取氫氣后的PSA解析氣混合,通入脫硫吸收塔進行脫硫反應,得到脫硫凈化氣。
在此工藝中作為主流的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的主要流程是:石灰石經過破碎、研磨、制成漿液后輸送到吸收塔,吸收塔內漿液經循環泵送到噴淋裝置噴淋;煙氣從煙道引出后經增壓風機增壓,進入GGH煙氣加熱器冷卻后進入吸收塔;煙氣在吸收塔中與噴淋的石灰石漿液接觸,除掉煙氣中的SO2,潔凈煙氣從吸收塔排出后經GGH煙氣加熱器加熱后排入煙道;吸收塔內吸收SO2后生成的亞硫酸鈣,經氧化處理生成硫酸鈣,從吸收塔內排出的硫酸鈣經旋流分離(濃縮)、真空脫水后回收利用。整個過程共分五個組成部分:石灰石漿液制備、煙氣凈化再熱、吸收和氧化、石膏回收和儲備、污水處理。
SMT3151型 差壓變送器+壓力變送器測量回路。本套裝置采用差壓變送器測量漿液的密度,利用壓力變送器測量漿池底部的壓力,然后通過公式間接計算出吸收塔液位,如圖4 所示。差壓變送器采用隔膜式分體結構,2 個遠傳膜片安裝在吸收塔側壁合適的位置(高差一般控制在3~5 m),膜片通過毛細管與變送器本體連接。脫硫系統正常運行時漿液的密度大約控制在1120 kg/m3 左右,因此吸收塔漿池介質從工藝水變為正常的石灰石—石膏漿液時,差壓變送器的數據相應從29.4 kPa 上升
至32.9 kPa(膜片高差按3 m 設計),變化范圍非常小,大約3.5 kPa,若儀表量程為50 kPa,變化范圍僅占儀表量程的7%,因此應選擇高精度的微差壓變送器。
從上述原理圖可知,吸收塔是整個煙氣脫硫過程中的關鍵的設備,起到關鍵的作用,里面會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比如吸收反應,首先吸收塔里面的石灰石漿液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吸收反應后變成亞硫酸鈣,再經過氧化反應,
將亞硫酸鈣氧化成硫酸鈣,后再經過中和反應,產生廢水和中性的鹽
本發明涉及一種荒煤氣制氫的低壓耐硫變換和專有吸附劑排惰技術,先將荒煤氣依次進行焦油脫除、脫硫、脫水、加氫脫氧脫毒處理,再進行兩段CO耐硫變換,以將荒煤氣中的CO變換生成氫氣,得到含氫氣和其他雜質氣體的變換氣,之后將變換氣*行段PSA分離以脫除變換氣中的烴類、CO、CO2、CH4、H2S,再進行第二段PSA分離以脫除氮氣直接放空排惰,終獲得純度高達99.9%的氫氣。
西安華恒儀表工業自動化儀表及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公司基于原西儀的技術優勢研發并改進了電感式傳感器和電路板的核心技術,擁有三十多年的儀器儀表生產及研發經驗集。以及開始致力于HART協議儀表的探索和研發,是國內智能儀表及HART協議技術的*,主營單法蘭液位計,雙法蘭液位計,磁致伸縮液位計,衛生型壓力變送器,高精度壓力變送器,hart475手操器,靜壓式液位計,投入式液位計,一個將科技企業由外延式擴張進入內涵式擴張的助推器等
公司的主要產品有SMART斯瑪特系列壓力變送器、液位(界位)儀表、流量計、溫度傳感器和多參量變送器,產品計量資質,防爆資質齊全,整個生產系統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認證。研發的智能磁致伸縮液位變送器,雙隔離靜壓式水準儀,風荷載變送器等產品獲得多項發明,得到市場的眾多好評。劉總:180 9235 6839
本文由華恒儀表編輯整理,材料來源于網絡,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