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增大。全國發電利用小時數同比不斷降低,加之原材料價格處于近幾年的高位,發電成本難以有效向外疏導,發電企業效益承壓。售電側改革、放開增量配電網業務和發用電計劃、輸配電價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為電網建設運營帶來新的挑戰,電網企業的功能定位、收益機制、盈利模式都發生了轉變,經營壓力增大。從發電企業來看,要通過技術進步促使發電成本下降,通過加強運營管理,強化成本資金管控,提高生產效率。從電網企業來看,要通過管理提升和技術創新降低經營和運行成本,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業態,提升經營能力水平和供電服務質量。從政府層面來看,應考慮電力行業歷史和交叉補貼等因素,合理核定輸配電價水平,促進電力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再電氣化能源清潔化發展。實現能源轉型,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根本途徑是再電氣化。從能源生產環節看,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的新能源將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從能源消費環節看,電能將替代煤炭、石油等終端化石能源。通過再電氣化滿足各種用能需求,提升整體能源利用效率,將成為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常態。隨著再電氣化的深入推進,以電為中心、以電網為基礎平臺的能源發展格局將日益凸顯。加快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打造新一代電力系統,構建統一電力市場,完善市場機制,是推進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能源清潔轉型的戰略選擇。
3.新能源汽車在政策扶持和技術進步的“雙輪驅動”下快速發展。基于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制造強國的考慮,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仍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對象。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政策相對比較健全,未來會更為系統,將在動力電池研發、動力電池回收、生產成本差價補貼、購置稅減免、通行權予以優先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在系統性的政策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持續增長,原油消費增長和對外依存度逐步下降,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發揮積極作用。
4.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電力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我國將通過輸配電價改革、市場化交易和減稅降費,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一方面,持續完善輸配電價機制,穩妥推進電價改革,開展競價上網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進銷售電價分類改革,完善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定價機制。另一方面,大幅提高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持續完善中長期電力交易機制,進一步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規范電力市場交易行為,加快推進配售電改革,完善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配套政策,加強售電側市場規范與引導。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