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用戶,廣州供電局為您匯報昨天的用電情況:空調用電量6.2千瓦時,冰箱用電量0.81千瓦時,燈具用電量1.3千瓦時……總用電量是16.2千瓦時,比前天節約2.26千瓦時。”中新知識城智慧小區的住戶張小姐在手機的智能用電綜合管理平臺APP上,清晰地看到每件家電的用電情況,“自從可以看到用電量對比,我每次都會下意識地將待機家電的插頭拔掉,每天都能節省不少電呢。”張小姐說。
張小姐所使用的智能用電綜合管理平臺,是廣州供電局智慧用電量測技術在智能小區的一個應用。自2017年底,廣州供電局實現了550萬低壓客戶計量裝置的遠程采集以及低壓集抄全覆蓋,“雙覆蓋”帶來的海量電能量數據,配合一系列深化應用的“組合拳”,促使廣州供電局在供電可靠、綜合用能、客戶服務、精益管理等方面邁向向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電力“指紋識別”為用戶提供能耗信息
廣州市黃埔區中新知識城是南方電網*“互聯網+”智慧用能綜合示范小區,該小區實現了三表集抄和四網融合,通過智能電表和非入侵式監測設備,能夠實時采集各項用電信息。“各類家電有自身*的負荷曲線,通過算法識別,會像人的指紋一樣,擁有的識別標簽。”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電能量數據部副主管谷海彤介紹。
這種“算法”的基礎,是廣州供電局“智慧用電量測體系關鍵技術”的成果,該技術已被行業專家鑒定為達到水平。
基于這項技術,用能信息會在智能用電綜合管理平臺上進行分析,統一生成發布電費、水費、燃氣費賬單,實時預測電力供給與消費情況,為電力用戶提供更詳實的能耗信息。此外,通過對住戶的綜合能耗排名,住戶可以將自家用能情況在鄰里之間進行橫向比較,激發用戶調整用能習慣,達到環保節能的效果。
智能用電綜合管理平臺還將應用覆蓋到小區的公共區域,實現公共區域照明的節能控制,實時查詢小區內空閑充電樁的使用情況,提前規劃合適的路線與充電方式,為居民提供的用能服務。
打開電能量數據的“金礦”提高數據發布效率
“從前,‘雙覆蓋’范圍之外的用戶都需要人工到現場進行抄表,再將抄回來的數據逐一錄入到營銷系統,過程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因此以前全局的購售電量只能按月進行統計,無法及時更新。”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電能量數據管理班班員吳曉強說,如今該局已經完成了全局范圍內所有電能表的遠程抄表終端覆蓋工作。遠程自動抄表取代了人工抄表,不需要花費任何人力,即可遠程采集電表實時數據,并進行自動統計,實現全局購售電量的每日發布。
在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電能量數據監控室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該局每日的購售電量,時間維度上到天,空間維度上到各個區局管轄范圍,用電結構上還可以一眼分辨是工業用電還是商業用電。
基于智能電表和低壓集抄的“雙覆蓋”,廣州供電局計量自動化平臺通過對日均近7000萬條的自動采集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實現了對全局購售電量、市場化主體交易電量、分區局電量、分電壓等級電量、網間關口電量、統調電廠電量等指標進行每日發布,不僅能夠多維度滿足網級電能量數據平臺對購售電量情況的管理需求,還為電力體制改革中的輸配電價成本核算提供了更加準確的供售電量數據。
“從傳統的人工統計每月全局購售電量,升級為由系統更新各個區局每天的供售電量。這一轉變,不僅提高了數據發布的效率,還解放了800多名傳統抄表員。這是向科技要人力邁出的重要一步。”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主任陳偉松說。
給電網裝上“智慧大腦”提升供電可靠性
以往,為避免城中村臺區超載,各區供電局會將部分用戶調整到附近臺區以釋放負荷。“一旦低壓電子化移交不能及時更新,后續的臺區戶變關系可能發生錯誤。”廣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專責孫穎說,“這樣不僅影響城中村計劃檢修和線路故障的復電速度,還會造成遠程抄表失敗,影響電子化結算率。”
對此,戶變關系自動識別和三相不平衡率的電能量數據,就為生產部門開展臺區智能運檢和營配協同提供了有力支撐。
通過在各分支線路安裝智能監測裝置與智能開關,實現分支線路電流、電壓和負荷的實時監測,當配電終端監測到變壓器過負荷時,通過智能開關對分支線路的主動遙控輪停,避免整個臺區超載停電,并于5分鐘以內上報停電事件。結合短信圍欄功能,對停電用戶進行短信投放,形成了廣州城中村有序用電管理的范本,有效解決城中村停電“繁”、反饋“慢”等問題。
同時,廣州供電局通過完善公變臺區的三相負荷采集功能,實現低、過電壓的15分鐘直采直送,電網在電壓質量監測分析及調整方面實時性更強,大大提升供電可靠性。
計量設備自評
制定合理輪換計劃
計量人員在日常運維工作過程中,會發現部分電表“不健康”,比如說投運時間較早的計量設備不具備停電時間統計、電壓監測功能;外力導致表箱破損;機件老化影響穩定性;脈沖集抄裝置與電子表不兼容等等,導致表計無法滿足日常運維及售后服務的要求,亟須更換。然而,要在全廣州市600萬居民電表中篩選出需要更換的表計,無異于大海撈針。在投資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科學、準確、的輪換計劃,成了計量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建立電表全事件的智能運維模型,硬件故障類問題例如設備存儲、控制回路等,能實現感知即時上報,并自動形成檢測報告。“這相當于給電表加裝了一個‘360衛士’,讓電表定期進行‘自我體檢’。”廣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計量科科長趙穎介紹,“計量設備自評價功能實現智能化運行評估,解決了集中式主站評估帶來的成本大、數據研判不全面的問題,不僅有效地降低了輪換成本,并且大大提高了采集數據的準確度,智能決策未來的表計投資方向。”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