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北京,已是秋意襲人,但位于北三環的老國展,此時卻是春意盎然。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其規模雄居亞洲相關展會之首的第二十二屆多國儀器儀表學術會議暨展覽會(MICONEX2011)正在這里舉行。展會匯聚了ABB、西門子、GE、中控、川儀、自儀股份等國內外儀器儀表行業巨頭,可謂百花齊放,競相爭艷。而其中尤為矚目的是一號館入口的120平米特展,這里駐扎著我國儀器儀表龍頭企業——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朱域弢先生做客儀表網訪談間
這家擁有八十多年歷史積淀和16年創新發展,我國自動化儀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的企業,筆者若用“知名”來形容它在業內的聲譽,已略顯單薄過時。屢次上榜《中國機械500強》、數年獲得“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稱號、“上海文明單位”,其產品多次獲得“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上海市產品”,截至2010年,累計專利申請數量200項,授權專利數量165項。
如此漂亮的成績單,在讓我們贊嘆之余,更是由衷為它感到自豪。因為這家我國家儀器儀表制造企業幾度華麗轉身,精彩綻放,正是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而恰巧在展會當天,儀表網筆者萬分榮幸得到這樣一個機會:與自儀股份的黨委書記、總經理朱域弢先生同席而坐,暢談自儀股份的發展之道。
這是個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行業
在長達一個小時的訪談中,朱總口若懸河,妙語連珠,但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儀器儀表、自動化產業是個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行業。”筆者甚至注意到整個訪談當中,朱總提及這句話不下三次。可見,從事過多類行業的朱總在一年半前進入自儀股份從事管理崗位,在感受到儀器儀表行業發展魅力之后,給這個行業打出了很高的分數。
在談及原因時,朱總給我們舉了一個親身例子。在進入自儀股份以前,朱總在機電呆過很長的時間,機電行業當時提出個口號,叫做“機電一體化”,這也是制造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但是機電一體化在整個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電的部分,也就是自動化控制這一部分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實際上,從一個制造業來說,自動化控制就像一個人的大腦的神經,它發揮著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而朱總在2000年時,恰在紡織機械呆過四年時間,紡織機的整個運作是通過機械傳動的,但是現在已經發展到單軸控制,可以靠我們的控制系統來控制。而這個恰是紡織機械一個革命化的變化。如果裝備制造業能夠用上控制系統,那就上了一個新臺階,得到了一個質量的飛躍。也是因為如此,朱總才發出有這樣的感慨。
二度魅力蛻變 成就精彩自儀
自儀股份的歷史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我國歷史上首家儀器儀表制造企業——大華儀表廠,換個角度來說,自儀股份的發展就是整個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的典型縮影。在被談及到自儀股份的發展史時,朱總言行之間都昭顯出了身為自儀人的驕傲與自信。朱總說,自儀的歷史很長,如果要追溯起來,整個下午也說不完,并為我們概括了改革開放以后的兩個重要階段。
一是1994年自儀股份上市,它同時是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上市標志著自儀股份從一個純國有企業走向了一個多遠的股份制上市公司,為自儀股份注入了活力。也就是在這個階段以后,自儀股份把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和引進技術結合起來,為自儀股份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個是自儀股份發展史上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另一個值得自儀股份關注和載入史冊的是2005年底至2006年初,自儀股份劃轉到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促進了上海機電裝備制造業、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從現在的發展來看,這樣的劃轉對自儀股份在市場和技術上有了很高的支撐,同時,對上海電氣來說,也有了一個自動化控制的一個支撐。比如在電站設備自動控制方面、印刷機械包裝方面、紡織機械方面,都對上海電氣的裝備制造業機電一體化產生了重要的支撐。這也為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從過程控制走向工廠控制、從過程控制走向工廠設備的單機控制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也為自儀股份拓展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