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首都建設報副總編輯和記者就京儀集團“十二五”發展思路,對京儀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子波進行采訪,已于8月25日首都建設報頭版訪談專欄刊登,現全文轉載。
走遍所有二級企業、聽取各企業領導班子匯報、與集團班子成員溝通、拜訪離(退)休老領導、召開研討會、調研各產業的歷史與現狀……這是京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子波上任以來幾乎每天的主要工作。與此同時,京儀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框架出爐,股改上市工作穩步推進。
到記者采訪時,恰逢侯子波上任兩個月。他對自己這兩個月的評價是“沒敢偷懶”,他說:“只有對產業和企業有全面、深入、客觀的了解,戰略決策才能有的放矢。”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記者:您在前不久召開的集團二次工作會議上提出一個觀點:“做正確的事永遠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
侯子波:其實這不是我的觀點。早是世界工商管理大師德魯克提出的,原文是“做正確的事與正確的做事”,應該說兩者都很重要,做正確的事,說的是戰略層面的,戰略上對,是做成一個企業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正確地做事同樣很重要,說的是戰術層面上的關注、執行和細節。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比如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問題上,“做正確的事”顯然更重要一些。
記者:京儀集團“十二五”規劃框架基本形成,核心的內容是什么?
侯子波:還是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內外部經濟環境,競爭形勢的發展變化,要求企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組織結構以及人力資源結構不斷優化。“四位一體”的結構調整中,產品結構是基礎。市場競爭都聚焦在產品競爭上,我們的布萊迪儀表,特殊壓力儀表處于行業,已經做到亞洲大了,此外還有中、低端的普通壓力儀表,在未來的發展中,顯然不能“齊頭并進”。產業結構是關鍵。產業結構調整難度更大,京儀世紀公司如果一直做機床,只能在三四千萬的規模徘徊。但我們進入了電子材料設備領域,向光伏產業進軍,實現了產業升級,今年有望達到4.8億元,其中電子材料設備為4億元以上。原有的儀表機床和暖通控制,與新進入的領域以及將要進入的新領域,在資源使用上更不能“撒芝麻鹽”。此外,組織結構是平臺,要求管理幅度和層級要適度。人力資源結構是保障,建設高科技、綠色的特色產業集團,需要一支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隊伍。
“要想讓公司上市,人的思想觀念先上市”
記者:股改上市工作是“十二五”期間的重頭戲,也是一項重大戰略舉措,目前股改進展到什么階段?
侯子波:集團股份制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目前中介機構的工作已基本結束,正在履行相關的審核批準程序。集團以遠東有限、布萊迪、北分瑞利、京儀世紀、京儀敬業科技、京儀椿整和研究總院7戶企業股權作為出資,北京市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京能集團以現金出資,三家共同發起設立北京京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方案已經確定。鑒于京儀集團的體量和行業特點,我們采取的是主業上市。
記者:上市要破解的首要難題是什么?
侯子波:大束縛是理念的束縛。比如對上市融資,有些同志就提醒說,融到資金投不對方向風險會更大。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是說發展需要錢,找錢去又擔心錢砸手里花不出去,從邏輯上講我們不能陷入進亦憂退亦憂、“麻桿打狼——兩頭害怕”的思維定勢。還有對市場的認識,你開辟一片“藍海”,可能瞬間就變成“紅海”,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調整結構、不斷開辟“藍海”。所以我說頭腦、思想、觀念要先上市。
記者:股改上市對京儀集團的發展有哪些重大意義?
侯子波:意義體現在很多方面,主要的概括起來是“五個有利于”,一是上市有利于募集發展資金,增強發展后勁。改變京儀集團資金來源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和政府對一些重點項目支持的局面。二是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實現產品升級和產業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進步,走“、、高輻射”之路。三是有利于提高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利于培育一支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和人才隊伍。經過三五年的打拼,做這些事情的人員相當于上了一個大學或讀碩士,你的品牌背景和市場價位會不一樣了,你是干過IPO的!四是有利于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管理水平。五是有利于提高股份公司和集團的知名度。結果很重要,過程同樣重要。
“有利潤的增長,有現金的利潤”
記者:完成今年的預算指標是為“十二五”開好局奠定基礎,但為什么格外強調凈資產收益率和主營業務利潤?
侯子波:這兩個指標是考量上市公司業績核心的指標,是衡量企業是否健康快速發展的標志,也是抓好當期經濟運營的重點工作。年度預算是嚴肅的,要靠真抓實干完成預算指標,在努力實現年度預算目標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經營質量,不能以犧牲運營質量和增大運營風險去追求營銷規模,不能靠應收賬款的增加和期間費用的攀升去提高銷售收入,我提出以“有利潤的增長,有現金的利潤”作為經營的目標,不允許未完成指標進行所謂“技術處理”,你吹牛是要上稅的,也是不允許的。做強做大的前提是做實。
記者:“十二五”即將拉開帷幕,京儀集團對未來五年發展愿景是什么?
侯子波:京儀集團進入的新能源領域屬于朝陽產業,也是集中體現京儀特色的產業,通過結構調整,要把這個產業做強做大,我本人對此充滿信心。我們確定了“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高科技、綠色的特色產業集團,為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