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導讀:儀表網了解到,今年不少地方發布了相應的政策來推動水質監測發展,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隨著我國工農業的迅速發展,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多數地表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還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為解決水污染問題,我國先后制定了《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等政策法規,并提出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大程度的治理水污染現狀。
污染治理,監測先行。水質監測是水環境治理的一項基礎性工程,發揮著“耳目喉舌”作用,而實踐也證明,監測技術在其中起到相當突出的作用。
儀表網了解到,今年不少地方發布了相應的政策來推動水質監測發展,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北京:3月,《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行動計劃》中,著力保護飲用水安全,開展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加強規范化建設。啟動新一輪密云水庫,上游生態保護補償。防止地下水污染,開展環境背景值調查、水質監測。
上海:5月,《上海市2021- 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針對新增國控水質監測斷面,持續推進水質自動監測站新、改建工作,完善地表水市考斷面自動監測網絡;結合視頻監控、小型
太陽能哨兵水質在線監測站和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構建多種監測手段相融合的水質預警監控體系,推進長江口、黃浦江上游和太湖流域水環境預警體系建設。
廣東:6月,《廣東省數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劃》健全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加強多源數據綜合應用,落實空氣、水、固體廢物、噪聲及應急等環境的實時監測、分析研判、指揮管控和考核評估,全面提升我省生態環境治理、生態修復水平。
天津:7月,《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鼓勵組建天津市海洋環境監測與治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高校、企業、研究院所技術創新融合,打造本市海洋環境智能立體監測和治理技術產業高地。建設天津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裝備試驗測試基地,打造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裝備科技創新和成果孵化平臺。
重慶:8月,《重慶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 2025年)》積極引進遙感系統、通信廣播系統、基于北斗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領域企業,探索環境監測等領域衛星遙感技術應用場景,爭取形成“設備+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能力。
江蘇:8月,《江蘇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智能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全省水環境、大氣自動監測網絡、“空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構建集生活污水等處理處置設施運行和監測監管于一體的城鄉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山東: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21年全省灣長制工作要點和3個省級海灣污染整治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監管能力。加強入海河流、排污口及鄰近海域環境監測,增加海洋生態要素特別是區域標志物種和珍稀瀕危物種等的監測指標,提升監測覆蓋面和代表性。
河南:4月,《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執法等能力建設,完善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平臺,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
湖南:8月,《湖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中,強化地下水環境監測與預警、重金屬污染防治修復等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強化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等處理設施在線監管。
山西:4月, 《山西省“十四五”新裝備規劃》發展污染物監測與循環處理裝備。積極發展環境監測、固廢、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工程管控一體化及遠程診斷與運維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四通道總懸浮顆粒物采樣器、紅外煙氣分析儀、新型污水和垃圾處理成套裝備等裝備產品,構建智慧節能環保產業鏈。
海南:6月《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年(2021-2025年)》深海高端儀器裝備關鍵零部件與新材料研發制造業。聚焦深海資源勘探開發、深海探測、海洋環境監測預警,圍繞海洋工程裝備科學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應用,開展深海監測和探測儀器裝備、海洋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應用。
四川: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強化監測能力建設。加快構建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加強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評價和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監測監控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水平。
遼寧:6月《遼寧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五年行動方案(2021- 2025年)》建立環境治理效果評價體系。逐步建立環境與健康調查、監測和風險評估制度。構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健全污染防治大數據管理平臺。
吉林:3月《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吉林省空氣、水環境、土壤環境質量鞏固提升三個行動方案的通知》加強省級和長春、吉林、通化、松原等地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能力建設,提升土壤環境監測能力。
黑龍江:6月《中共黑龍江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責任分工方案》完善全省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水、大氣、土壤、生態、輻射、噪聲等環境要素監測全覆蓋,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提高監測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提高預測預警及應急響應能力。
浙江:7月,《浙江省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整合優化重點園區和企業內部地下水監測井,合理布設園區和重點企業周邊地下水監測點,統一采樣檢測要求、統一數據匯總分析,形成“區域環境+園區周邊+企業內部”三位一體的全省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
上述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今年地區有關水質監測方面的政策,本文為不完全整理,如果,你有其它地區有關水質監測方面的政策,歡迎留言探討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