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由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無損檢測技術及設備領域委員會(CSTM/FC94)歸口承擔的《無損檢測紅外檢測渦流紅外熱成像檢測方法》團體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按照《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團體標準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公開廣泛征求意見。
渦流熱成像技術是一種新型無損檢測技術,它利用感應渦流加熱被檢對象,用紅外相機成像獲得被檢對象表面的溫度分布圖像,從而獲得缺陷信息。
渦流熱成像檢測技術適用于導電材料(包括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表面和亞表面缺陷檢測,包括裂紋、閉合缺陷、組織不均勻等的檢測。該檢測方法在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基礎理論研究后,目前其理論和技術日趨成熟,已得到一些應用, 但尚無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予以規范,需要通過標準的制定對檢測方法、設備以及人員進行規范,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無損檢測技術及設備領域委員會(CSTM/FC94)提出。本標準由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無損檢測技術及設備領域委員會(CSTM/FC94)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四川大學、愛德森(廈門)電子有限公司、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上海金藝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等。
本標準著重描述了渦流熱成像檢測的技術原理、測試設備、檢測方法與流程、參數設置、結果分析與數據處理。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9445 無損檢測 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GB/T 12604.9 無損檢測 術語 紅外檢測;GB/T 20737 無損檢測 通用術語和定義。
技術原理:
渦流紅外熱成像無損檢測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電磁渦流效應與焦耳定律。利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在導體材料內部感應出渦流并產生焦耳熱,當被測樣品表面或亞表面存在缺陷時,被測體中的渦流場傳導路徑會發生改變,并造成焦耳熱分布不均,進而影響材料表面的溫度場。這種由于焦耳熱分布不均引起的溫度場變化可以被紅外成像儀記錄,經
圖像處理和數據分析可獲得樣品的缺陷信息。
測試設備:
根據檢測系統原理和結構,測試設備一般包括高頻電源、渦流發生器與激勵裝置、熱像儀、控制和圖像采集與分析計算機組成,也可以是包含前述模塊的具有相似功能的專用設備。
測試流程:
測試過程包括以下步驟:a)樣品預處理:參考第7節;b)布置激勵裝置:一方面需要使阻抗與電源匹配以扶得大功率輸出,另一方面應盡量使感應渦流方向垂直于潛在缺陷(裂紋)走向。如果難以預判缺陷(裂紋)走向,則可以使用旋轉磁場進行激勵,或者進行兩次渦流方向彼此垂直的測試;c)熱像儀準備:適當布置熱像儀以獲得較好的觀測角度,然后準確對焦,執行NUC;d)測試:施加脈沖激勵,熱像儀同步記錄數據;e)數據處理:計算渦流激勵引起的溫升圖或熱圖像序列;f)數據增強:由于激勵不均勻、發射率不均勻、樣品表面不平整等原因,測試結果中會包括很多與缺陷無關的異常熱斑,可通過數據增強算法改善顯示結果,增強缺陷顯示,抑制非相關顯示;g)結果顯示:選擇興趣區域,設定動態范圍,將測試結果以偽彩顯示,供操作人員判定;h)結果的深度解讀:根據檢測要求,通過對熱圖像序列進行進一步的深度分析,確定缺陷的定量信息,如大小、深度等。
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a) 檢測日期; b) 檢測人員; c) 待測樣品信息及檢測區域; d) 檢測環境條件(溫度、濕度); e) 紅外熱像儀的相關信息; f) 渦流激勵的相關信息(激勵功率、激勵電流、頻率、激勵加熱時長等); g) 檢測工藝參數(紅外相機相對于檢測樣品的位置、距離等); h) 檢測評價; i) 其他(未在以上提及但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
本標準規定了渦流紅外熱成像檢測方法。本標準適用于導電材料,包括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本方法主要用于檢測表面與亞表面缺陷,包括裂紋、閉合缺陷、組織不均勻等,允許表面被油漆等覆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