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以為瓷器只是用土捏捏火一燒就完事兒?跟科技掛不上邊?其實數百年前御窯瓷器問世時,就已經用上超前的科學技術。
說到瓷器,不能不提官窯。官窯從初建就被打上了“皇帝專用”的高貴標簽。景德鎮御窯廠薈萃著陶藝精英和能工巧匠。他們雖然專為皇帝家燒制瓷器,事實上也是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大量頂級的奇珍異寶。《景德鎮陶錄》記錄說: “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重視,利用科學技術對文物進行綜合研究的工作也不斷加強。文物鑒定是指運用科學方法分析、辨識文物年代、真偽、質地、用途和價值的過程。在各種鑒定方法中,無損檢測技術目前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由于文物產生的年代久遠,大多比較脆弱易損,因而利用無損檢測技術,能夠獲得對文物或古代器物的真偽、古物材質、加工工藝和藝術風格方面的信息.可檢測類型器主要包括瓷器,青銅器,金銀器,等各類文物。其測試原理是利用先進的光譜技術對物品中的原料配制的化學組成,如瓷器中的釉料化學成分配比值,青銅器中銅質配比值,金銀器中金銀比重及微量元素配比值,玉器中質地成分含量值,角質器中角質成分含量值等。
進行測定及光譜分析,并將測試得出的數據與國家文物數據庫中
標準數據進行比對,根據因不同年代,不同地區,不同質地甚至不同地質特點而產生的細微成分差別來準確定位被檢測器的年代、產地等信息。因而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最準確同時也被最廣泛認可的測試儀器。
檢測具體方法是,將器物或從器物上所取樣本放入機器內,根據不同質地的器物選配適當的光譜頭,經抽真空后機器開始進行光譜測試,從而測出器物內部所含化學成分或其物質含量,再將所測試出的數據通過與國家文物數據庫數據比對,得出對比結果,出據檢測報告。
瓷器熱釋光檢測鑒定技術是一門高科技技術,為世界著名拍賣公司和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認同接受,在歐美更可以作為法院認可的斷代證據。但在國內一般的收藏家們對瓷器熱釋光檢測鑒定技術還缺少了解,對它的科學原理和實際應用還不太熟悉。為此我們對瓷器熱釋光檢測鑒定技術做一些通俗的解釋。
簡單講,古陶瓷在它被燒成之日起,便不斷地吸收和累積外界的輻射能量,這個能量和燒成后的時間長短有關。瓷器熱釋光檢測鑒定技術方法就是通過測量這件古陶瓷內累積的輻射能,從而確定燒成時間的長短,達到斷代的目的。它是利用晶體在受到輻射作用后積蓄起來的能量,在加速過程中以光的形式重新釋放出來而測試紀年的。
石英晶體有較長的半衰期(109年),可把它們視為每年提供大小恒定的固定照射劑量的放射源。陶瓷中的礦物晶體如石英、長石、方解石等晶格缺陷受到上述放射性核素發出的αβγ等射線放射時會產生自由電子,這些電子則被晶陷俘獲積蓄起來。在石英、長石晶粒被加熱到一定時,這些俘獲電子會從晶陷中逃離出來,并以發光的形式釋放能量,這就是熱釋光。一件陶器樣品加熱時發射的熱釋光越強,其年代越長.反之則短。陶器在燒制時經過了500℃以上的高溫,粘土中的礦物晶體,釋放原先貯藏的熱釋光。釋放完后,又繼續接受貯藏大小恒定的固定輻射能。這些輻射能是在陶器燒成后開始增加的,可以作為陶器年齡的標志。
熱釋光測試的是器物最近一次受熱以來經歷的時間。每個陶器的內部放射性物質含量和外部提供的輻射劑量不同。埋藏地下周圍土壤的放射性射線對陶器的作用又不同。因此既要測定器物各自的年劑量,陶器內部的放射性物質提供的αβ劑量,又要測試埋藏土壤提供的γ劑量和宇宙空間提供的宇宙射線年劑量四部分,然后才能進行綜合計算。
由于該器件的時間信息完全儲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該器件上取樣檢測即可斷代,而不必與該窯址的出土樣品數據進行比對,所以這是一種絕對斷代方法,是很準確可靠的。
古陶瓷鑒定技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能走多學科多方法的綜合之路。必須憑借專家經驗的傳統外觀觀察與元素鑒定法和老化鑒定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對某件古陶瓷做出是真品認定,使廣大收藏者和消費者免除贗品的困擾。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古陶瓷鑒定水平真正站在世界前列。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個人圖書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