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根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下達〈2020 年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制定、修訂及宣貫計劃〉的通知》,全國法制計量管理計量技術委員會 MTC1[2020]2 號文件下達的任務計劃,《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校準規范》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由全國法制計量管理計量技術委員會機動車檢驗檢測分技術委員會歸口,已經完成征求意見稿,現面向全國公開征求意見。
汽車檢測自機動車輛出現至今,一直都是人們重點關注的行業。隨著多年來的檢測技術的逐漸發展完善,所配備的標準和設備也日益完善,逐漸從人工化到全自動化的過渡。在GB21861-2014《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實施之前,客車通道均使用鋼卷尺,鋼直尺等人工進行測量。GB21861-2014實施后,2015年開始,全國的檢測站均開始逐步配備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以此裝置代替人工測量。但是只要求新注冊客車需要使用該項設備。在2020年,國家發布GB 38900-2019于2021年全面替代GB 21861-2014和GB 18565-2016,并且要求無論是新注冊客車還是在用客車,均要求使用客車通道引道裝置進行檢測。然而,對于大面積出現的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卻沒有溯源依據,沒有相對應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3094-2017《客車結構安全要求》GB 24407-2012《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和GB 38900-2019《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中,有對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的尺寸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2020年機動車檢測技術委員會發布了T/CMA JD025-2020《客車、專用校車乘客通道和引道量規通用技術要求》團體標準,但是無論是哪一個法規或者標準,都未能成為計量的技術依據,只能以此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或者測試報告。校準規范的空白,導致無法準確保證大量在用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的溯源問題。
目前,全國機動車檢測站和汽車生產企業的總數量15000多間,擁有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的達上萬臺件,自2015年底,國家對安檢機構的籌建政策的放開,各省區安檢機構的數量正以翻翻的數量在遞增,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數量也跟著水漲船高。針對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的溯源,國內部分省區通過制動相應的省級地方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部分省區則制定相應的校準方法文件,甚至有部分省區因為技術依據的缺乏而不開展這一項目,這各省“各自為政”的表現,容易出現執行標準的差異化,為汽車檢測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隱患。
綜合上述的各方面因素,鑒于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的廣泛使用,制定校準規范文件,是必要的,對規范汽車檢測行業運作,促進汽車檢測行業發展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和重要的意義。
本規范為首次制定。本規范以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 1094-2002《
測量儀器特性評定》為基礎性系列規范進行制定。
本規范主要參考GB 7258-2012《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13094-2017《客車結構安全要求》和GB 24407-2012《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GB 38900-2020《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和T/CMA JD025-2020 《客車、專用校車乘客通道和引道量規通用技術要求》編制而成。
本規范校準條件:a) 溫度:(0~40)℃;b) 濕度:≤85% RH。
本規范校準用標準器:
復校時間間隔:復校時間間隔建議一般不超過1年。由于復校時間間隔的長短是由儀器的使用情況、使用者、儀器本身質量等諸因素所決定的,因此,送校單位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自主決定復校時間間隔。
本檢定方法參考了T/CMA JD025-2020 《客車、專用校車乘客通道和引道量規通用技術要求》團體標準,考慮國內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的主要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書、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實際需要等相關內容并結合國內生產實際,結合實際校準工作經驗,使用游標卡尺、長爪卡尺、π尺、鋼卷尺、鋼直尺、水平尺、楔形塞尺和激光測距儀等儀器設備,以滿足計量性能指標校準需求,保證被校準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量值傳遞要求。
本校準規范適用于客車(包括作為專用校車的客車)通道、引道測量裝置的校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