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作為我國經濟規模較大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數量眾多,幾經擴容之后,目前共包括上海一市加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全境。這其中,江蘇下轄13地市,浙江下轄11地市,安徽下轄16地市,包括上海,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數量達到了41座。
2020年長三角城市群總GDP達到24.47萬億元,遠超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地區。
上海市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智能制造裝備細分領域發展加快
作為智能制造母行業的工業,工業的發展狀況無疑會對智能制造的發展帶來明顯的影響。2020年,上海市實現工業增加值9656.51億元,同比增長1.4%,完成工業總產值37052.59億元,增長1.6%。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930.66億元,同比增長8.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上海整體的工業發展歷史久遠,規模龐大,為智能制造提供有力支撐。
2016-2020年,上海市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的工業總產值持續上升,由8307.99億元增加至13930.66億元。新經濟新動能對上海市工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發揮。
目前,上海市已形成全國較大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機器人產業已成為該市智能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一是ABB、發那科、庫卡等外資企業加快向上海集聚發展。二是本土企業逐步投產壯大。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完成首條機器人生產線建設,6、16、25公斤機器人小批量試生產,完成首臺使用自主控制軟件的機器人樣機;上海微松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完成“基于模塊化理念設計、針對智能手機屏柔性組裝測試生產流程“的機器人化生產線解決方案,首套設備順利下線。
2016-2020年,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量波動上升,2017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最高值,為5.88萬套。2020年,上海市工業機器人產量為5.34萬套,增速為9.6%。2021年1-4月,上海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5萬套,同比增加53%。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較快。2020年,上海市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為8.55萬臺,在全國排名第三。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量12.1萬輛,創歷史新高,累計推廣量已達42.4萬輛。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化快速推進,共有各類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約1.35萬輛,建成區公交車已經全面新能源化。新能源出租車累計上牌達7912輛,同比增加6035輛,增幅321%。充電設施布局更加完善,車樁比約為1.1:1,公共及專用樁充電量同比增長0.5倍。
2021年2月4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值35%以上。
根據上海市發布的《“智能制造裝備”專項工程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上海市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重點發展領域主要為:
2020年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7.8%,比2019年提高5.0個百分點
江蘇省高端裝備制造業主要分布在南京、南通和常州,以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裝備和衛星應用產業為主。其中,南京航空航天產業和軌道交通制造實力較強,擁有南京輕型飛機有限公司、南京南車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南京南車浦鎮城軌車輛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企業。南通造船業發達。常州擁有常州飛機制造廠、江蘇北斗科技、新譽集團與今創集團等重點企業,在航空裝備、衛星應用及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優勢突出。
2016-2020年,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在10%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及占規上總產值比重不斷增加,由30.2%增加至37.8%。2016年,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4.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2%。2020年,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1.0%,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7.8%,比2019年提高5.0個百分點。新興動能不斷壯大。
目前,裝備制造業已成為江蘇最大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和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以及冶金、石化、輕工、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的新型升級,將帶動一大批裝備產品的更新換代,為重大技術裝備的創新升級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高新技術行業產值在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正在不斷提升,2020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6.5%,比2019年提高2.1個百分點。
2020年浙江省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實現總產值3124億元,同比增長23.20%
2016-2020年,浙江省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增加值整體呈上升趨勢,由333億元上升至774億元。2017年以來,浙江省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比重也連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18.29%的占比。
2020年,浙江省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智能紡機、智能物流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實現總產值3124億元,同比增長23.20%;增加值774億元,同比增長25.24%,智能制造裝備增加值占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比重達到18.29%,較2019年提高1.04個百分點。
從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細分領域看,2020年,高檔數控機床實現總產值1884億元,增速20.5%,實現增加值505億元,增速23.5%;機器人行業規模較小,其帶動作用還不顯著;智能紡織印染裝備行業實現增加值58億元,出現同比下降;現代物流裝備行業增加值達到199億元,連續多年穩步增長。
浙江省高檔數控機床產業特色優勢鮮明,企業規模中等,盈利能力相對較強,“專精特”發展趨勢明顯,其中金屬切削機床行業產量浙江省位居全國第一。總體上看,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智能紡機、智能物流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領域自2016年以來都取得較大發展,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反映出浙江省持續推進制造業智能化對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拉動作用。
長三角地區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前景廣闊
根據長三角各地區的政策規劃,2021年,上海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其中機器人及系統集成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2021-2023年,江蘇省將重點培育50條具有較高集聚性、智造發展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重點產業鏈;到2024年,浙江省規模以上智能裝備產業總產值將超過5156億元。“十四五”期間,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總產值或將超過萬億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