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導讀:自河南大暴雨災難發生以來,各大城市積極馳援,各大企業紛紛捐款,全國上下一心防汛抗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團結的力量。據悉,此次的洪澇災害給整個河南省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還導致多人遇難,究其原因是臺風“煙花”在背后作祟,也有推測是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而過量的碳排放則是造成極端天氣的罪魁禍首。
在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控制碳排放量勢在必行,實現“碳中和”對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且重要的意義。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但是,作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要在10年內實現碳排放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目標,任務十分艱巨。
三大途徑,實現“碳中和”
城市是“雙碳”目標實現的最大應用場景,智慧城市建設則成為“雙碳”戰略全面展開的強有力抓手。那么,智慧城市如何實現“碳中和”呢?
1、智慧樓宇
建筑領域對中國實現碳中和至關重要,“更好地節能減排”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智慧樓宇能夠使能源數據信息化,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能耗浪費,助力實現“碳中和”的愿景?;谖锫摼W構建的智慧樓宇,可以使建筑內眾多公共資源具有語境感知能力,使其真正成為智慧城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智慧環保
“智慧環保”是“數字環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互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相結合的概念?;?ldquo;數字環保”平臺、在線監測監控網絡、環境應急指揮系統,融合了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3S技術、多網融合等多種技術方案,通過實時采集污染源、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風險等信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3、智慧交通
要實現碳中和,需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綠色交通,已成為共識。構建低碳道路交通網絡,推動對快速減碳的創新應用是智能交通行業“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方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交通運輸業通過建立立體化交通體系,以數字手段連接出行方式,倡導低碳出行,提升人們出行的便利性和幸福感。
助力“碳中和”,安企在行動
從目前我國碳排放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碳中和”基本確定三步走策略,首先在2030年完成碳達峰;其次在2045年前快速降低碳排放;最后再2060年實現深度脫碳,實現碳中和。下面一起來看看安防企業為實現“碳中和”作出了哪些貢獻吧!
大華股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大華股份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
機器視覺等多方面的優勢,持續深耕B端業務,為制造行業低碳化、智能化、數字化之路貢獻出重要的科技力量。據大華股份2020年年報顯示,其企業業務營收占國內業務的42.28%,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達實智能——提供建筑節能服務
達實智能基于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AIoT物聯網智能管控平臺,應用于軌道交通、智慧社區、智慧醫院、數據中心、商業建筑等領域,覆蓋社會的各個場景,為多樣化的客戶提供建筑節能服務。目前為止,達實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及產品,已累計為用戶節省電量10.6億度,減少了約105.7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科華數據——推廣新能源+儲能供電
科華在光儲領域不斷創新,率先成功應用儲能與燃氣機組聯合供電解決方案,使運營成本、NOx排放、碳排放、噪聲污染大幅度降低,推動“新能源+儲能”廣泛應用,減少碳排放,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加速新能源發展
結語:如今,實現“雙碳”目標對于中國來說,是眼前一個絕佳的彎道超車的機會,建設智慧城市則是通過城市數字化轉型實現各種生活場景節能減排的最佳途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