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隨著我國工農業的迅速發展,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多數地表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還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世界80%以上的疾病與飲用水有關。飲用水質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水問題就是水質污染。
為解決水污染問題,我國先后制定了《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等政策法規,并提出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大程度的治理水污染現狀。
近日,水污染防治再次進入高層視野,5天兩次重磅表態,防治亟需攻堅升級。
重磅表態加碼水污染治理
5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河南南陽考察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龍頭”“總開關”所在地丹江口水庫,并對那里的水質表示了肯定,在我們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幾度繁華、幾度衰落。歷史上很多興和衰都是連著發生的。要想國泰民安、歲稔年豐,必須善于治水。
無獨有偶,5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時強調,要繼續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保障居民飲用水安全,持續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整治,著力改善大江大河水質。要做好長江流域水生態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
此外,根據2020年6月出臺的《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可以看出,“十四五”期間水質監測進一步趨嚴,地表水監測的國控斷面數量從2050個增加至4000個左右,從上述話語中,不難看出,水質的重要性,我國政策也在加碼水污染治理,污染治理,監測先行,水質監測設備在迎“藍海”。
水質監測設備迎“藍海”
水質質量直接關系民生,加強
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以保障水生態和水質安全,這也將驅動相關地區水質監測儀器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水污染防治又招重磅表態,水質監測設備迎“藍海”。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通過水質監測可以及時掌握水質變化趨勢和各個階段水體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和具體情況,從而為有關部門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參考數據、信息,同時監測的數據也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科學依據。
為監測治理水污染,我國建成了數十萬的地下自動水質監測站,全部安裝一體化地下水自動監測設備,實現了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和人類活動經濟區的地下水水位、水溫監測數據自動采集、實時傳輸和數據接收,與水利部門地下水監測數據實時共享。
此外,水質監測中,儀器設備少不了。
水質檢測儀是進行水處理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我們可以通過儀器來測定水體中的各類指標和濃度,從而客觀的確定水質是否受污染等狀況。尤其是對生活飲用水的檢測,關乎人們的健康問題,飲水安全更離不開專業儀器的幫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少地方生態環境局綜合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三維建模、地理信息、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打通信息孤島、集成系統平臺,為實現水環境治理系統化、信息化、數字化和多部門協調聯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結語:水是生命之源,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重要的物質之一,進行水環境保護及治理,水質監測設備不可少,水污染防治又招重磅表態,水質監測設備迎“藍海”,發展可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