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新概念】當下,云計算已然是新興技術領域和服務領域的“熱詞”之一,從云計算概念和實踐中延伸出了一種新的存儲模式——云存儲。云存儲正在通過各種應用服務走進我們的生活,逐漸改變著我們對傳統存儲方式的認知,也在不斷刷新著文件存儲方式。
“云”實質上就是一個網絡,狹義上講,云計算就是一種提供資源的網絡,使用者可以隨時獲取“云”上的資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看成是無限擴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費就可以,“云”就像自來水廠一樣,我們可以隨時接水,并且不限量,按照自己家的用水量,付費給自來水廠就可以。
各類大型搜索平臺,每天需要處理超過百億次的數據,并且大部分都是無結構或者半結構化的數據。因此,搭建存儲和計算平臺,用更簡便的方式管理海量數據,亟待解決。云計算與云存儲的出現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云存儲是一種網上在線存儲(英語:Cloud storage)的模式,即把數據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托管的多臺虛擬
服務器,而非專屬的服務器上。托管(hosting)公司運營大型的數據中心,需要數據存儲托管的人,則透過向其購買或租賃存儲空間的方式,來滿足數據存儲的需求。數據中心營運商根據客戶的需求,在后端準備存儲虛擬化的資源,并將其以存儲資源池(storage pool)的方式提供,客戶便可自行使用此存儲資源池來存放文件或對象。實際上,這些資源可能被分布在眾多的服務器主機上。
云存儲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規范化和低成本等特征。這些特征是依靠分布式接入、全局訪問空間、虛擬化感知能力、數據流動能力、空間智能分配和綠色節能等技術來實現的。
云存儲的工作原理:
云存儲是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云計算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是透過網絡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務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計算分析之后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通過云計算技術,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絡服務。
云存儲的概念與云計算類似,它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并節約存儲空間。簡單來說,云存儲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云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數據。如果這樣解釋還是難以理解,那我們可以借用廣域網和互聯網的結構來解釋云存儲。
從結構模型上來看,云存儲主要由成千上萬的網絡存儲設備、分布式文件系統及其他存儲中間件組成。其結構共分為4層,自下往上依次是存儲層、管理調度層、應用接口層和訪問層。
和云計算一樣,云存儲的安全性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企業還是普通用戶,首先考慮的永遠是其安全性。信息安全響應和技術保障是相對的,如何在保護信息安全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更加便利的存儲服務,也是未來云存儲技術發展的重點。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