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2月3日,南京理工大學紅外成像技術團隊研發的“人體體溫異常檢測
熱像儀”正式安裝在該校人員進出較多的一號門,加大人體體溫異常檢測力度。據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隋修寶介紹,內置有紅外
傳感器的該儀器,在人體體溫37度附近的測溫精度達到0.1度,超過了目前市場上高不超過0.3度的測溫精度,避免了體溫異常人員的漏報和體溫正常人員的虛警。
人體體溫異常檢測熱像儀設備,資料圖
據了解,1月28日晚,南京理工大學紅外成像技術團隊帶頭人陳錢與隋修寶針對即將到來的大量人員流動帶來的疫情風險緊急商討對策,隨后召集南京譜數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在南京人員組成研發團隊,采用新的紅外探測器參數精確配置、高動態紅外圖像數字細節增強、基于場景非均勻性校正以及快速溫度檢測和標定等核心技術,經過四天四夜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從方案制定、架構搭建、軟件代碼編寫到硬件電路改造、設備測試等所有工作,研發出新型“人體體溫異常檢測熱像儀”。
儀器上的紅外鏡頭,資料圖
據了解,該儀器由紅外鏡頭、紅外傳感器、紅外圖像信號處理芯片、高精度溫度檢測算法和上位機等部分組成。
紅外鏡頭會聚人體主動發出的微弱能量信號,紅外傳感器接收該能量信號,并將該能量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經過信噪比提升、非均勻性校正、信號增強和能量信號智能處理,與上位機設定的正常溫度閾值進行自適應比較,只要人經過,裝置就會實時與設定的閾值進行比照,并快速捕捉到溫度異常人員。
紅外鏡頭會聚人體主動發出的微弱能量信號,紅外傳感器接收該能量信號。資料圖
該儀器優化了測溫算法,專注于異常溫度檢測,對進入熱像儀視場的所有異常溫度點做到實時報警,理論上預警異常溫度點超過每秒1600萬個,極大地提高了人體體溫異常檢測效率,可滿足所有人流量密集場所的防疫需求。
據了解,該研究團隊接下來將進一步聯合南京市的紅外熱像儀生產企業,籌集更多零配件,爭取生產更多“人體體溫異常檢測熱像儀”,并迅速移交給相關部門,為后續的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延伸閱讀:額溫計的測溫原理
返程高峰即將來臨,由于疫情要求,人們進出公共場所、乘坐交通工具等都會被要求進行體溫測量。在測體溫時,測量人員普遍使用的是非接觸式紅外體溫計,又被稱為“額溫計”。在測量體溫的過程中,額溫計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傳感器接收紅外線,得出感應溫度數據。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幾秒鐘就可準確測溫。同時由于不用接觸皮膚,避免交叉感染的幾率,因此非常適合作為公共場所測溫使用。同時,也有專家也提示,額溫計易受外界溫度及被試者運動、汗液、新陳代謝、皮膚清潔度等影響,只能作為體溫初步篩查。如果體溫測出異常,應使用耳溫計或者水銀體溫計再次測量,以確定被測者真實體溫。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