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話題】在表計行業還沒有意識到正在成為互聯網技術切入傳統能源領域多個應用場景的入口時, 物聯網行業選擇了水氣行業抄表作為應用場景,并探索如何利用基礎的表計數據采集開發增值服務并換取收益。
當水、電、氣、熱、物聯網各行企業聚集在一起,大家對于物聯網表計有哪些疑問,又怎么看待未來發展的呢?
未來預測
Q: 2020物聯網表計行業會迎來爆發嗎?
A1: 目前以上應用的時間還不長,試點的各種環境應用也不夠,但是2020年后,互聯網在水務行業的發展是會迎來春天的。
A2:十年前比較熱門的載波表成功率只占80%,但發展的很不錯。國內電表集抄能發展到今天,得益于國網建立起一個平臺。平臺起來了發展就越來越迅速。
而水表集抄爆發的重點就是通信!如果通信能有99%成功率,爆發只是時間問題。NB強大主要原因是有國家的支持。以前用戶單位要投資IT設備、硬件軟件,至少需要兩個工程師來維護,性價比太低寧可不用,而現在云端可以減少投資,水表集抄的發展建立在云端的發展上。
A3:關于
物聯網水表是否會迎來爆發,這取決于表的質量是否過硬,價格用戶能否接受。
其實水表和電表的區別就是,電表由國網、地方電網和南方電網統一規范。但全國大概有3000多家水司,主管單位不一樣,水表很難統一規范,所以水表的型號特別多,這就很難通過規模化降低成本。今年市場有一個比較大的增長,可以理解為一個小爆發,明年會不會有到大爆發還不能確定。
用戶視角
Q:在理解表計行業用戶需求方面,行業各環節的參與者做得如何?
A1:很多水務公司是跟著行業“大佬”在做,卻沒有思考是不是適合。比如大家都用NB,好像不用就落伍了。其實物聯網技術千差萬別,每一種技術都有適合應用的地方。水務公司要站在自身立場去考慮到底什么樣的形式才適合。
不僅是水務公司,其他物聯網的參與者也應該去了解,只有抓住用戶需求,做出來的產品才會更適合市場。
A2:燃氣充值用手機就能完成,水表卻需要看表。對用戶來說看中的就是便捷性和表的準確性,怎么達到這種平衡?電表國產化芯,那水表要不要考慮國產化芯?
現在企業更需要考慮的是可以為行業帶來什么改變。
A3:用戶很簡單,只需要準確的計量工具就可以了。智能水表投入和產出的性價比并不高,但為什么有這么多水司還依舊選擇智能表?水司現在做水表的智能化,是基于業務需求還是基于政策需求?
運營商參與之后也引發了一些問題。2017年,運營商特別積極的推NB,但是今年5G上的時候,運營商力度有所降低,從網絡覆蓋到網絡優化,不像以前那么積極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用本地的卡和外地的卡價格不統一,怎么協調也是一個問題。
信息安全
Q:如何看待表計行業的物聯網信息安全?
A1:這個行業對安全有一個很強的需求。使用企業很關心物聯網信息安全,也非常關注物聯網信息安全以后的發展。
A2:很多企業會有一個疑惑,數據安全加密帶來流量的增加,會不會造成數據阻塞?加密傳送到底有沒有必要?
A3: 安全方面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應用場景中的風險是什么?哪些是關鍵數據?先把這些識別出來,再去比較破解的難度或者破解的投入,后得到的就是要保護的東西。
做水表、電表或燃氣表首先要考慮這個行業的應用場景。普通用戶和工業用戶的安全級別或安全措施不一樣。其次是投入問題,安全級別越高費用越高,用戶的成本越多,安全級別低,用戶的使用量和投入也不一樣。
關于通訊阻塞不用擔心,安全要做到終端用戶無感。如果真的出現問題,對運營體的損失是不可計量的,但個體其實沒有感覺。采用不同的一些加密協議,或者一些輕量級的加密方法,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A4: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安全會變的越來越重要,但小規模下不值得投入過多成本在安全上。國網特別重視統一的規范,就是為解決安全,但水表行業由于規范不統一,安全問題固然存在卻還沒有上升到需要特別重視的地步,現在是否有必要采用加密體系或者安全模塊還值得研究。
寫在后:
電網在全國的布局和整體步伐差不多一致,但水行業、燃氣行業在不同的城市有很大的差異。未來1-2年,物聯網在這些行業的發展情況,也是值得大家期待的事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