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話題】近日,中國聯通公布了一批物聯網NB-IoT
智能水表供應商,包括大唐通信、漢威科技、三川智慧、寧波水表、新天科技等22家企業入圍其中。
本次招募的產品內容為NB-IoT智能水表,具體要求包括:申請人注冊資本應當不少于1000萬元人民幣或者等值貨幣;申請人自2017年1月1日起遠傳水表或遠傳水表模塊的合同累計銷售數量不小于2萬只;申請人具有包含本次招募內容的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申請人須提供售后服務及技術支持,并承諾所提供的產品具有不少于6年的質保期;申請人須至少有一款NB-IoT智能水表通過由中國聯通物聯網研究院組織的物聯網平臺對接測試等。
以下是通過招募的22家供應商名單。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
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道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南常德牌水表制造有限公司 |
江蘇賽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江蘇遠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
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邁拓儀表股份有限公司 |
寧波東海集團有限公司 |
寧波市精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寧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科德電子有限公司 |
山東濰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桑銳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市華奧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西安旌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和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鼎通科技有限公司 |
株洲珠華水工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在全網談論5G時,這則消息可謂是一股清流,將屢被質疑涼了的NB-IoT再次帶入人們的視野。
NB-IoT智能水表是含著金湯匙出身的
2017年,工信部下發《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要求推廣NB-IoT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
在這之中,圍繞水、電、氣表智能計量而展開的遠程抄表,在政策支持上就有極大優勢。
很多項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鋪開。
2017年3月,深圳水務啟動NB-IoT智慧水務商用項目,宣布要在2020年之前完成58萬NB-IoT智能水表部署;6月,福州智慧水務宣布將啟動30萬NB-IoT智能水表部署;10月,鷹潭10萬NB-IoT智能水表正式商用上線……甚至到2019年2月,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在兩年內免費更新375萬戶居民NB-IoT智能水表。
深圳水務、中國電信、華為聯合發布NB-IoT智慧水務商用項目。可以說,2017年以來,基于NB-IoT通信技術的規模商用,水表企業、通信技術及通信運營商、水務公司開展了一系列交流合作,都是為了將行業推上高點。
智能水表有巨大的發展需求
與傳統的機械式水表不同,按照設備內加載的模塊,智能水表可以分為IC卡智能表、光電直讀智能表以及無線遠傳智能表等。隨著近來物聯網技術及產業的不斷發展,無線遠傳智能表開始廣泛被水務公司應用。
傳統機械式水表,指針式標盤,讀數復雜,在復雜的安裝環境中人工抄表效率低。IC卡智能水表,先繳費再供水的模式解決了水費拖欠問題,但仍無法聯網以作實時監測。
NB-IoT智能水表
作為用戶與水務企業之間互動溝通的基本設施,智能水表能實現數據存儲、數據傳輸、實時監控、數據分析等功能,從而在抄表、收費、管理、服務等方面創新發展,提率。
這些優勢深深切中了水司的痛點,短時間內促成了一大批智能水表項目。
但后來也有麻煩事情開始出現。因為故障率高,有些地區開始出現智能水表被迫改回人工抄表的情況,讓水司叫苦連連,開始懷疑這份投入是否竹籃打水一場空。
阻礙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此前就有分析表明,在我國,電力、燃氣、供水,是三個規模巨大的存量市場,都有不同類型的智能化需求。如今,智能電表的滲透率,是為成熟的市場,份額接近90%;智能燃氣表經過多年推廣滲透率也已超50%,智能水表近幾年增長迅速,但整體滲透率仍然較低,僅占20%左右。
固有的缺點與不足,導致了部分的冷眼相望。
首先,成本問題。與普通機械水表單價約50元相比,行業內智能水表價格普遍超過200元,以及后續還要增加運營維護成本。價格更貴,投入更大,這對水務公司來說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第二,技術問題。因為水表安裝環境的復雜多樣,對網絡覆蓋、數據傳輸、信號干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條件下,傳感器、通信、云計算、數據安全、控制系統、非開挖管道修復等一系列技術,都需要盡快做好足夠的技術提升。
第三,后期維護問題。電池能用幾年?在后續較長的工作年限中哪方來負責具體的維護工作?智能水表業務帶有一定的政府服務性質,這種情況下,必須著重考慮智慧手段的建立、社會公眾的監督、輿論影響、用戶投訴的解決等問題。
第四,標準統一問題。與電力行業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強勢”控制不同,全國水務系統比較分散,關于智慧水務建設步調、標準也不一致,導致缺乏統一的技術路線和標準規劃,形成了眾多的信息孤島。
只有繼續干下去,才能重塑行業信心
企業在評估和應用新技術經常陷入的誤區是,短期內高估了新技術的沖擊,卻從長期低估了技術的潛力。
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這些技術,雖然目前常常被說期望過高,但在未來,這些技術無疑將帶來飛躍式的變化。
智能水表亦是如此。雖然目前的發展并不完善,但前景十分廣闊。
遠程抄表將抄表難的問題解決;遠程抄表只是步,階梯水價應用、區域產銷差應用、區域漏損數據分析、夜間DMA漏損檢測等增值應用將真正撬動行業市場價值;作為城市智慧水務的架構基礎,智能水表務必將實現快速發展與全面改善。
NB-IoT智能水表是否將成為主流水表?
回到文章開頭,其實在產業的共同部署下,NB-IoT智能水表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融合了通信模組、智能水表硬件終端、低功耗廣域網絡通信、云計算、系統方案集成等一系列技術,行業正由傳統水務向智慧水務能轉變。
而關于另一種本文中尚未提及的LoRa傳輸方式,未來它在中國智能水表行業將如何發展?或許如同業內所分析的,當外部環境越發復雜,對于這類涉及國民信息的應用領域,使用LoRa來進行部署的可能性將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因為5G尚未確認mMTC技術標準,而mMTC針對的就是智能井蓋、智能路燈、智能水電表這樣的海量物聯網通信場景。未來mMTC是否將顛覆NB-IoT,顛覆目前可稱為主流的NB-IoT智能水表呢,這依然等待時間來解答。
(原文標題:NB-IoT落地聲勢大的智能水表市場,怎么樣了?)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