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會議】2018年5月27-29日,中德
標準化合作委員會下設的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在德國海德堡舉行了第六次全體會議。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殷明漢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曹鋼副巡視員、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標準化和安全司副司長黑爾格•恩格哈德先生和工業4.0標準化委員會主任延斯•蓋寇博士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來自機械工業
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北京機床研究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德國標準化協會(DIN)、工業4.0標準化委員會、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西門子公司、弗蘭霍夫研究所、德雷斯頓工業大學、德國錫根大學等研究機構、高校、技術組織、制造業企業等90余名兩國專家代表參加了會議。歐陽勁松所長帶領儀綜所7人專家團隊參會。
本次會議圍繞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及其下設的參考模型架構、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網絡通信與邊緣計算、預測性維護、應用案例5個議題召開了專家組會議和全體成員大會。儀綜所副總工兼功能安全中心主任史學玲教授、熊文澤工程師、副總工兼傳感與網絡控制中心主任劉丹教授、鄭楠工程師、標準與檢測中心王成城工程師、信息中心趙華工程師分別參加了全部5個議題的專家組會議,并承擔了功能安全、預測性維護以及參考模型架構議題的聯合組長。會議圍繞各議題進行了詳細討論,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合作成果,為雙方開展后續聯合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中,中德雙方在本次會議上就儀綜所牽頭制定的第二版《智能制造預測性維護標準化路線圖》和版《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安全白皮書》的各項內容達成一致,這兩個文件預計年底完成并發布。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體現了中德雙方合作共贏的精神,并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績,為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標準化合作工作發揮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在全體大會總結發言環節,儀綜所所長歐陽勁松教授代表中方做了《中德智能制造標準化組織中的合作》專題報告,詳細介紹了IEC、ISO和IEEE等組織在智能制造領域開展的相關工作及其進展,并分享了對于當前兩國在智能制造標準化合作工作的四點建議:一、要重視智能制造/工業4.0對企業提質增效的作用研究,收集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從中挖掘、總結標準研制的項目,共同聯合制訂相關標準,使標準成果能為充分調動企業內生動力服務,指導更多企業簡便快捷地完成智能制造基礎工作;二、加強智能制造/工業4.0基礎共性標準的研究制訂工作,如術語、數據平臺建設、信息模型/管理殼等;三、充分考慮并尊重中德兩國工業差異特點,求同存異,以使雙方合作可持續;四、雙方合作輸出成果之一的標準研究白皮書,要更具目的性,充分研究和評估工作組成果的目標、目的以及使用方等問題,保障好成果的輸出質量。以上觀點得到了中德雙方政府代表、與會專家同仁的高度認可。
此外,會議期間,歐陽勁松所長作為國內對口單位負責人與IEC/TC65現任主席Ingo Weber先生、前任主席Roland Heidel先生就lEC管理局在推動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中的一些熱點議題充分交換了意見,并取得了許多共識。
中德智能制造/工業4.0標準化工作組于2015年在中國上海成立,2016年、2017年在中德兩國共召開五次全體會議,已成為中德兩國政府、行業和企業標準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儀綜所作為中方秘書處單位之一,持續參與了中德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歷次會議并承擔了許多重要工作,得到了中德雙方政府、企業、協會、研究單位的高度認可。
5月30日-6月1日,歐陽勁松所長帶領劉丹副總工、王成城工程師和鄭楠工程師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梁煒研究員、劉意楊研究員一起拜訪了位于Lemgo的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IOSB)。中德雙方介紹了各自在智能制造/工業4.0方面已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就雙方可能在自適應制造系統方面開展的合作進行充分交流與討論。
(原文標題:儀綜所圓滿完成第六次中德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會議相關工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