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文件】12月8日,《中國智能制造綠皮書(2017)》在江蘇南京市舉辦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正式發布。
《綠皮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組織編寫,旨在全面梳理總結2015年以來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狀況。全書分為綜合篇、行業篇、地區篇和企業篇,共44章。其中,綜合篇總結了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總體狀況;行業篇總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航天裝備行業、汽車行業、農業裝備行業、紡織行業等11個重點領域的智能制造發展狀況;區域篇總結了北京、遼寧、江蘇、重慶、四川、陜西等18個省份推進智能制造的主要舉措和發展狀況;企業篇總結了我國企業推進智能制造的基本經驗,列舉了部分典型案例。
在發布儀式上,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說,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明顯進展:一是智能制造理念深入人心,全社會興起智能制造發展熱潮。二是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多方協同推進機制基本形成。三是各地方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區域智能制造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四是數控機床與
工業機器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汽車等重點領域突破了一批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和系統,行業推廣應用加快。五是智能制造標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制修訂的標準已基本覆蓋了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六是誕生了一批了解行業需求、具有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統供應商。七是各行業初步培育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包括航空領域的網絡協同制造模式,紡織、服裝、家居、家電等消費品領域的大規模定制模式,風電、工程機械等領域的智能化遠程運維服務模式等。八是形成了包括國家、地方和企業多層面的智能制造交流合作機制。
朱宏任表示,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總體還處于早期探索階段,與發達工業化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包括智能制造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裝備供給能力還不強,支撐智能制造發展的標準、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基礎還比較薄弱,部分企業對智能制造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推進智能制造的路徑還不清晰,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對智能制造發展所需的人才隊伍建設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為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立足中國國情和中國工業發展實際,廣泛動員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金融機構等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尤其要充分發揮廣大企業在智能制造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作用,持之以恒、扎扎實實的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發展。
(原文標題:《中國智能制造綠皮書(2017)》正式發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