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8月8日的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牽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截止至目前,已造成20人遇難,507人受傷。
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傷痕累累,昔日的美景如今面目全非。
九寨溝火花海(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央視記者實拍地震后的火花海(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高科技儀器儀表奮戰線
天災人禍雖不可避免,但在意外發生之前和之后可利用科學技術裝備大程度的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們都知道,地震發生后的72小時被稱為“黃金72小時”,是佳的救援時間。而如何快速準確地搜救掩埋在廢墟中的生命體,大限度地挽救災民的生命,是消防部隊救援工作的技術難題之一。
在九寨溝發生后的時間,百余名消防官兵、武警部隊帶著雷達
生命探測儀等救援設備挺進九寨溝,開展搜救工作。生命
探測儀被稱為“上帝之眼”,是近年來研制的一種用于探測障礙物后生命跡象的高科技援救設備,可以快速、準確地在廢墟中發現存活者。
據環球時報報道,武警四川總隊一支隊工兵中隊9臺車輛68人,攜帶紅外生命探測儀、雷達生命探測儀、蛇眼生命探測儀、工兵鍬等專業救援器材趕赴震中。8日23時10分,武警九寨溝森林中隊10名官兵在九寨溝縣漳扎鎮成功救出一名男性;9日9時40分,甘肅消防隴南支隊攜帶救生器材抵達九寨溝縣漳扎鎮上寺寨一村并救出9名被困者……無論你在哪里,都要找到你!
在高科技儀器儀表的指引下,一個又一個劫后余生的傷員被救了出來。這正是我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意義所在,也是技術研發人員肩負的責任。
生命探測儀研究、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各國都開始重視開發研制先進救助技術與裝備。上個世紀以來,美國、德國、日本開展生命探測儀的研究。2000年開始,我國也逐漸加大救援裝備的研制,大目前也還處于起步階段。
現有的生命探測設備主要包括視頻生命探測儀、紅外生命探測儀、氣敏生命探測儀、超低頻電磁生命探測儀、雷達波生命探測儀等。紅外生命探測儀通過感知生物發出的紅外能量(紅外線),并將紅外輻射能轉換成電信號,從而幫助救援隊員快速確定被埋在廢墟底下傷員的位置。目前,紅外生命探測儀技術較為成熟,價格相對較低,我國已自行設計生產出多款紅外生命探測儀,廣泛應用于各類搜救工作中。
上述新聞中提到的雷達波生命探測儀也是目前世界上較先進的生命探測儀器,不易受到溫度、濕度、噪音、現場地形等因素影響,功能較為全面,但價格較為昂貴,普遍在數十萬左右。在我國,對于雷達波生命探測儀的研制起步較晚,缺乏關鍵技術支撐,還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我國自主研發地震預警系統發揮作用
除了災后的的搜救工作,在地震來臨前的預警工作也至關重要。
據悉,在此次地震中,預警系統發揮作用,提前71秒監測到地震,并發出預警信息。微博網友“宜賓生活播報”上傳的視頻顯示,正在播放的電視節目變成一段藍底白字的地震預警畫面,正在從40多秒開始進行。
網友拍攝的地震預警畫面
這40多秒的時間意義非凡!據研究表明,地震預警時間為三秒,傷亡率可減少14%;預警時間為10秒,傷亡率可減少39%;預警時間為20秒,傷亡率可減少63%。
據悉,這套地震預警系統是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目前已經實現了通過智能手機、廣播電視、微博、地震預警信息接收
服務器等同步實時發布預警信息。我國也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后,第三個擁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在采訪中表示,“地震預警是全自動的物聯網,包括阿壩州、北京等全國31省市區建立5600個地震預警傳感器,傳感器將數據傳到預警中心,預警中心在地震來襲時自動分析判定地震的位置和大小,給出警報信息。”
地震預警技術已有了實質性突破,但距離實現“地震預報”,還有許多的技術鴻溝需要跨越。地震預報是指地震發生前,由地震預測專家、領導等開會討論,決定是否發布,像天氣預報一樣能夠實現監測數小時甚至幾天后的地震情況。
當然,這還需要我國儀器儀表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研制出更多先進的設備,以強大的科技力量筑起安全之盾,護佑百姓平安!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