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近期,水技術企業賽萊默公司CEO潘德克一行訪問江蘇鎮江,就“智慧水網”與鎮江市自來水公司簽署試點協議,并將在科學水輸送、水處理和管網檢測領域開展長期合作。雙方技術合作的項實質性工程,將為金西水廠附近區域及桃園新村小區共約16公里的自來水管網進行安全性評估、漏損定位、實時爆管監測報警等。
圖片源自網絡
供水管網漏損,是指自來水在供水過程中因各種原因泄漏的損失。據了解,傳統尋找漏損點的方法,是通過測漏人員趁夜深人靜借助儀器用耳朵一段一段地“聽漏”,要想找到漏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得碰運氣。國務院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中,要求到2017年,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到2020年,要控制在10%以內。對于鎮江來說,解決自來水管網漏損迫在眉睫。
在去年的鎮江低碳技術產品交易展示會上,受邀參加的賽萊默公司與鎮江市自來水公司結緣。經過后續的技術交流,雙方于今年正式就若干技術達成全面戰略合作的意向。賽萊默公司將為鎮江市提供智慧水網管理系統及相關分析軟件,對2個試點區域進行管網監測并提供優化方案。一旦試點成功,該技術將在更大范圍內推廣。
賽萊默公司技術人員介紹了試點相關情況。據了解,自來水管網長年埋設于地下,又因供用水壓力瞬變導致管道疲勞、出現裂縫等,再加上地面汽車碾壓等外界情況,往往出現肉眼看不見的自來水“跑冒滴漏”。此次試點選擇金西水廠區域,是因為這段管網為鎮江市供水主干管,管道內壓力變化較大;而桃園新村小區屬老小區,管道滲漏情況嚴重。技術人員將在兩處管網上安裝壓力傳感器、聲吶
傳感器,高頻采集管網上的壓力波,再通過電腦同步傳輸到“智慧水網”系統和巡檢人員的手機中。借助先進的技術,“智慧水網”不僅可定位到漏損的具體點位,還可捕捉到每分鐘漏失5升水量的漏點,從而采用優化方案降低試點區域供水管網的漏損率。
巧合的是,賽萊默公司與鎮江市自來水公司同為有著百年悠久歷史的老牌企業,此次在“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創新合作,有望為鎮江市大幅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助力鎮江市智能、低碳城市建設。
(原標題:鎮江試點“智慧水網”降低管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