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3月18日上午,隨著4號機值長劉勇按下停止鍵,華能北京熱電廠的所有燃煤機組停機備用。這是北京后一座燃煤電廠,所有燃煤機組停機,標志著北京實現電廠發電“無煤化”,成為全國全部依靠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燃煤電廠全部停機后,首都用電怎么辦?放心,國家電網將通過特高壓等輸電通道,把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送到北京。
早在2012年,北京市發改委就公布《加快壓減燃煤促進空氣質量改善的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北京市內燃煤電廠關停時間表:2014年至2017年,四大燃煤電廠將陸續分階段關停。
讓我們回憶一下北京燃煤電廠的關停經歷:2014年7月,大唐高井熱電廠關停;2015年3月,京能石景山熱電廠、國華燃煤熱電廠相繼關停。三座燃煤電廠的關停,壓減燃煤680萬噸。
這次停機備用的華能北京熱電廠是北京四大燃煤熱電廠中的后一座。華能北京熱電廠原有5臺燃煤機組,于1999年6月建成投產,總裝機84.5萬千瓦,供熱能力2600萬平方米。
“熱電廠燃煤機組停機備用后,每年可削減燃煤約17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91噸、氮氧化物約285噸、粉塵110噸。”華能北京熱電廠總經理杜成章介紹說。
近年來,北京環境容量飽和,因燃煤等因素引起的空氣污染造成了北京市民的“呼吸之痛”。為了實現“天更藍水更清”的目標,早在五年前,北京市政府便制定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開始大規模壓減燃煤。按照這一路線圖,到2017年,北京市燃煤總量要比2012年減少1300萬噸,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10%以下,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0%以上。
在大用電負荷達2000萬千瓦的首都北京,靠什么實現發電“無煤化”?我們來算一筆賬:目前,北京市本地發電廠共27座,全部為清潔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為1126.8萬千瓦,占北京電力負荷的一半多一點。而北京承諾,未來不再新建大型電廠。在這種情況下,北京電力缺口用什么來彌補?
《行動計劃》路線圖給出了現實路徑:“加快外受電力通道、變電設施、高壓環網建設,增強外調電供應保障能力,到2017年,外調電比例達到70%左右,電力占全市終端能源消費量比重達到40%左右。”70%、40%,這兩個數字描繪了北京實現發電“無煤化”的可行性。目前,北京市外受電比例已接近70%,幾大輸電通道發揮了巨大作用。
未來,北京還將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增大外調電比例。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代表的輸電通道是滿足北京市供電需求的必然要求。國家電網公司在綜合考慮北京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的基礎上,通過特高壓輸電通道,為北京“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建了7項外受電工程,其中3項為特高壓下送工程,通過特高壓、柔性直流等方式將內蒙、冀北、山西等地區的清潔綠色電力送到北京。
一組數字為直觀:至“十三五”末,北京地區500千伏外受電通道將由目前的10個通道20回路增加到14通道30回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主力通道送電,受電能力增至“十二五”末的2.2倍,達到3700萬千瓦,可滿足北京“十三五”期間負荷增長需求。
一個清潔的北京不僅是一個發電“無煤化”的北京,也是一個終端用能“無煤化”的北京。“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完成1521個村67.4萬戶的“煤改電”工程。改造完成后將新增用電負荷約240萬千瓦,相當于北京電網冬季日均負荷的五分之一。為此,北京市46項“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將于2017年、2018年供暖季前陸續投產,全面滿足全市電采暖用電需求。改造后,北京“煤改電”總戶數將達近80萬戶,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通州、房山、大興平原地區將實現“無煤化”。
告別燃煤發電的“北京樣本”,是一個可向全國推廣的樣本。這一樣本可被東中部大城市復制,通過“電從遠方來”滿足大城市的用電需求。
(原文標題:北京電廠“無煤化”之外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