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會議】11月4~5日,2016年全國用電與節電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用電與節電專業委員會主辦,國網北京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國網英大傳媒投資集團《供用電》雜志協辦。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處長楊旸、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謝明亮、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用電與節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運洲、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副主任徐阿元、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副總經理賴征田、中國工程院江億院士、顧國彪院士、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李玉琦主任、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學院吳俊勇院長、華北電力大學曾鳴教授等業內專家參加了會議,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用電與能效所副所長郭炳慶、用電與節電專委會秘書長單葆國共同主持了天的會議。
謝明亮認為,“十三五”期間是節能工作發力的大好時機,機遇難得。主要體現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用電節能助力;節能節電是治理環境污染、實現能源變革的重要抓手;理念提升和技術進步為用電節能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能源互聯網助力今后用電節能發展;政策支持為用電節能深入開展提供了保障。希望用電與節電專委會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提升影響力;開展節能領域的課題研究,加速成果轉化;編輯出版高質量的節能科普圖書,向大眾宣傳和推廣用電與節電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
楊旸在發言中表示,近日將會印發電力“十三五”規劃,其重要任務之一是全面推進供暖、交通、制造、電力等領域的電能替代工作。從需求側推動電能替代是實現能源消費革命的有效途徑,是中國能源轉型的關鍵。中國跟發達國家相比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仍偏低,“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提高電氣化水平。全面推進電能替代所面臨的大問題是成本,國家下一步將協調財政部等部門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還將促進電能替代企業與各類發電企業開展雙邊協商或集中競價的直接交易。通過直接交易,電能替代項目可以按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進行購電。可以通過創新輔助服務機制獲得合理收益。
張運洲認為,“十二五”以后我國經濟增速L型特征總體特明顯,能源需求增速明顯放緩。而氣候變化以及大氣污染防治等熱點問題推動了能源變革的腳步,這使得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將成為能源變革過程中的必由之路。推進電能替代,推動清潔能源利用,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不斷提高電力消費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從而達到增效減排的目標。
在主旨報告階段,徐阿元著重介紹了國家電網公司在電能替代領域所取得的成效。從2013年~2016年10月底,國家電網公司累計推動實施各類電能替代項目6萬余個,完成電能替代電量2286億kWh,相當于在能源消費終端減少散燒煤9030萬t,減排二氧化碳2億t,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等污染物排放161萬t。其中,2016年1~10月,公司累計推廣實施重點項目3.5萬個,完成替代電量883億kWh,達到2013年的6.3倍。從提升電氣化水平的發展趨勢來看,電能替代潛力空間很大。目前,電能替代領域還面臨經濟形勢趨緊、價格機制不合理、政策落實不到位等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難,今后相關配套支持政策有待進一步強化和完善。
江億院士在發言中表示,能源系統供給與消費模式必須革命。未來的低碳能源結構應該是城鄉統籌、熱電協同、工民互補。城鄉統籌原則是指農村是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基地,農村電網可以為電力峰谷差調節做出貢獻;熱力協同原則是指熱電聯產電廠可同時作為電力調峰電源,同時還可為建筑供熱,而熱泵是的電熱轉換裝置,可以在熱電協同中起重要作用。工民互補是指發展居住建筑的分布式蓄電,實行主動調峰,也可以為電網削峰填谷做很大貢獻。
顧國彪院士在發言中談了對新能源脫困的思考。他認為電動汽車、充電樁、電網、新能源應統籌考慮,統籌風(光)、儲、車、電一體發展。同時他認為,智慧城市應建立穩定的電力生產和消費體系,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控制是由新能源及電動汽車技術、商業生活智能電網系統、超級計算、儲能選型等技術共同融合組成智慧體系。
會議共有30余位專家學者分別針對售電側改革,電能替代,能源利用與轉型,供熱、節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與儲能技術的實踐等國內與經驗作了發言。
會議交流了電能替代、儲能技術、電力市場與需求響應等熱點領域的研究進展,促進了我國用電與節電領域的學術交流,對提升我國智能、安全用電與節能減排領域的研究能力和影響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供電、節能服務企業、設備制造企業等1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也得到了杭州華源前線能源設備有限公司、北京瑞特愛能源科技公司、江蘇啟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廣州南方電力集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及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等多家單位的支持。
(原標題:2016年全國用電與節電技術研討會在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