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會議】第六屆江蘇自動化發展論壇近期在江蘇南京舉辦的南京智造周展覽期間同期舉辦。論壇由江蘇省自動化學會、江蘇省企業發展工程協會和南京自動化及儀表協會聯合主辦。
論壇首先由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工業裝備處朱遠林副處長解讀打造“南京智能制造名城”政策。
南京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南京高校、研究所眾多,是我國人才高地。為爭當江蘇先進制造業,順應先進制造發展趨勢和供給側改革的需要,南京市政府提出“智能制造名城”規劃。南京是江蘇乃至個積極響應國家”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成立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的城市。
朱處長分析了南京發展智能制造的基礎條件,南京的機器人、機械制造、金屬3D打印產業等都具有良好的基礎,在國內處于地位。為全面提高南京產業核心競爭力,利用南京的優勢和特點,加快發展南京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和智能硬件產品,打造智能制造企業,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園區等,形成整體實施、重點突破的中國智能制造名城建設體系,在智能制造領域打造一張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產業名片,提升南京在國內外智能制造領域的城市地位。
第二位演講者是邢飛博士。邢博士是國家中組部第二批“萬人計劃”人才,是江蘇省“雙創團隊”人才,激光加工領域的專家。目前是中科遠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南京煜宸激光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演講題目是“3D打印智能制造”。邢博士的演講從激光制造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激光產業目前的市場情況等概況,和3D打印的發展歷程。指出3D打印技術還有很大的市場。
激光制造技術的特點和廣泛的適應性。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傳統制造加工技術無法實現的制造工藝。3D打印技術加工的產品具有強度高、重量輕。3D打印還可加工超大型部件。在航空、航天工業中已得到應用廣泛。3D打印技術還可用于循環經濟領域,比如發電機,風機轉子等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修復。醫療行業也有3D打印技術的應用領域,比如人造骨骼等。邢博士還講到智能制造也是一工業產業鏈的問題,這里材料、工藝、軟件、設備、后處理等都同樣重要。從3D打印來講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工藝策略的規劃問題,還有就是材料的創新設計和結構的創新設計問題。3D打印技術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問題,3D打印技術可應用于許多領域。3D打印是國家2025規劃中項專題。
3D打印是一種粉末加工技術,不同大小的顆粒有不同的技術路線。
邢博士的演講全面介紹了激光和3D加工技術的知識,和國內研究和應用現狀,3D打印是智能制造的一重要領域,也是一極待開發的產業。
第三位演講者是菲尼克斯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菲尼克斯亞太研發中心主任。杜博士是的自動化專家,杜博士的演講為“從工業4.0到產品4.0,智能制造的再思考”。
杜博士是南京自動化及儀表協會常務理事,在協會論壇上已多次介紹工業4.0,每次演講都與時俱進,給到會者留下深深的體會。在與杜博士交流中,他對德國工業4.0有深刻的認識,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因此再次邀請他在我們論壇演講。
杜博士首先回顧為論壇所做前3次工業4.0演講,提出從工業4.0到產品4.0的觀點。德國工業4.0的根本目的是提率、降低成本。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根本。德國并行推進工業4.0,有“宣傳隊、開發隊、實施隊”。宣傳隊由行業協會、大學、研究院以及德國大公司等組成,研究未來工業4.0標準、規范和研究方向的事。沒有一家中、小企業參加。這個“宣傳隊”總共只有兩百多人。開發隊研究1到5年內的要干的事,主要是德國中小型企業。進行工業4.0的新產品開發,新產品要符合工業4.0的標準、規范。實施隊的工作是分析企業目前產品是否滿足工業4.0的要求。供應、生產和用戶共同研究。德國號稱實現工業4.0的202家企業,都只是實現了自動化的企業,提出如何從工業3.0走向工業4.0,根本目標還是提率、降低成本。三個隊并行進行。
杜博士強調,當前應該做的工作是:要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對我們而言,首先應進行的是產品4.0,而不是搞新的智能工廠。因此按照發展規律,首先實現生產的自動化,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質量,這時企業生命要緊的事。第二是實現流程管理數字化,降低運行成本,優化質量。第三企業信息網絡化,提率,縮短研發周期。第四是智能制造的云端化來降低管理成本,實現資源共享。工業4.0核心問題還是質量、成本、創新、速度四個方面。
杜博士用華為總裁任正飛先生的一句話:“我們大多數產品的創新還是持續性的、延續性的創新,這條路堅持走,同時讓一小部分人搞性的創新”,作為演講的結束。
論壇的第四位演講者Erik Walenza-Slabe(中文名王聞達)為IoT ONE(工業互聯網聯盟)執行官(CEO)。演講題目是“工業互聯網”。Erik先生開場白就是工業4.0、工業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基本出發點都是如何用新的技術發展生產。
IoTONE是一致力于推進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平臺,是以化的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工業互聯網咨詢的平臺,這里有兩個版塊,一個是供應商板塊,有各種互聯硬件、軟件,咨詢。另一個板塊是展覽,主機,為大家提供學習平臺,加速工業互聯網的推廣。工業互聯網是由包括GE、INTEL等企業組成的一公益性組織,目前有超過250個領域參會,包括中國互聯網聯盟。
根據IIC體系,工業4.0、工業互聯網如圖所示。可以分為這些部分,(用我們通用的詞)從下至上底層為物理系統,上面兩層為控制系統和信息系統。再上一層為數據服務和解析服務,是企業決策支持系統。上兩層是工業互聯網的目標。其共同的要求是軟件基礎架構、連接性可管理性信任和安全,及互通性。這個框架主要是幫助決策者了解信息如何從底層實體系統傳輸到高層的商業系統。其中包括信息處理與分析,包括軟件。根據這個框架,企業在實施工業互聯網目標時,首先要了解整個案例的商業目標,然后確定應用哪些技術,和實現手段。其要達到的商業目標仍然是企業的競爭力、利益(潤)率,遵守法律條例和規避風險……在這里有明確的目標才會更加有效。
Erik先生用一農業機械例子說明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和應達到的目標。并說明現在大部分工業應用還處在M2M階段。到物聯網階段,可實現設備之間的互通互聯,做到無人化。再進一步發展,將達到根據土壤、天氣等條件自動實施灌溉、施肥等管理無人化。將不同系統互聯,未來的系統將成為下圖中的成體系系統。Erik先生所據例子的農機企業仍然在銷售農機,但其目前的50%利潤已不是農機而是成體系系統。這個例子對不同的企業都有啟示性作用。企業還是這個企業,產品還是這個產品,但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智能化,以及與其它相關系統鏈接,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Erik先生還介紹,企業成長路徑。目前大部分企業還處于第2、3階段。也就是工業3.0到工業4.0階段的轉換。工業3.0實現了生產連通性,工業4.0步實現可見性,生產與社會互通,隨后還有大數據的應用(透明、預測、自優化)。
(原文標題:第六屆江蘇自動化發展論壇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