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新概念】10月20日下午,“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在廣東(潭洲)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和中德工業城市聯盟共同主辦,同時也得到了中國工程院、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來自中德智能制造聯盟副秘書長王樂擔任本次大會的主持人。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非常契合當前中德兩國合作的實際,必將促進中德合作發揮積極作用。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新常態下,形成經濟發展新優勢,重點在制造業,難點在制造業,出路也在制造業,我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實質發展恰好形成了歷史性的交匯,共同推動新一輪的工業發展。中德兩國的制造業是互相補充,學習的關系,中國的產業體系完善,人力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工業產品制造基地,德國擁有先進的制造業,雄厚的經濟基礎,中德兩國在長期有友好的合作關系,近年里交流廣泛,對兩國的智能制造的實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今年是第二次舉辦該領域的會議,這個機制是兩國專家有機會坐到一起,通過面對面的合作,共同探討合作模式,意義重大。
“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在廣東佛山舉辦,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廣東是中國的制造業大省,佛山是中國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基礎非常良好,但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中國的制造業,中國已經是一個制造大國,但不是一個制造強國,我們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廣東佛山如何規劃落實好“中國制造2025”,如何向德國工業4.0學習,如果與德國等制造業先進國家進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對佛山的整個發展都至關重要。實行“中國制造2025”必須實施積極開發的戰略,中國要與德國等世界強國的合作,共同發展更加先進的制造業,造福人類,創造未來。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莫瑋表示,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入融合是新一輪產業的制高點,智能制造為加速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深入貫徹實施“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同步實施,智能化制造示范,重點聚焦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工業互聯網三大基礎培育推廣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服務五種新模式,推進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應用,持續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
“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是中德智能制造2016年度的重要會議之一,這次大會形成發展戰略的思想碰撞,深度挖掘中德兩國產、學、研等應用,擴大“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在范圍內的影響力,并給參與其中的合作各方帶來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工業強國,德國非常注重將未來制造業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器自組織等趨勢與傳統制造業結合起來,“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盡管術語有點不同,但在核心上都高度一致。中德雙方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希望中德產業界加強合作,共同為推進中德兩國在制造業貢獻出力量,我堅信中德兩國的發將會給兩國帶來新的機遇。
在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中德合作方面,佛山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務實推進工作。佛山是全國乃至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機械、裝備、家用設備、陶瓷建材、金屬加工等傳統優勢加工產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當前興起新一輪的革命,世界發展迎來關鍵時期,作為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佛山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堅持以創新驅動戰略為經濟工作的總抓手,以智能制造為產業轉型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佛山也是中德合作的積極創導者和踐行者。在吸引德國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到佛山開拓市場的同時,鼓勵本土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與德國等歐美國家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為了更好的推動“中國制造2025”,以德國工業4.0有機對接,佛山市以去年9月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人士和專家齊聚一堂,展開了頭腦風暴,也為佛山制造業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會后,佛山吸納了各專家的意見,推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應用,百千萬工程,建設機器人創新中心,努力掌握智能制造的主動權,推動佛山制造整體提升。
用“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這個平臺,進一步發覺中德兩國產學研用各方面的,在智能制造領域合作機遇,推動中國制造與德國品質握手,促進佛山制造與德國制造融合。
(原標題:“中國制造2025”實施積極開發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