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會議】2016年9月6日至7日,由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指導,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主辦,協會自動化儀表分會、南京自動化及儀表協會、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優倍”)協辦,南京智能制造產業聯盟支持的“2016年企業生產過程信息化培訓交流大會”在江蘇南京順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30多家儀器儀表企業的50余位信息化主管領導參加了本次會議,協會顧問閆增序、副秘書長鄭朝松、自動化儀表分會秘書長武麗英,南京自動化及儀表協會理事長焦小澄、副秘書長姜大純,南京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秘書長、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健等領導出席。
會議由協會顧問閆增序主持,協會副秘書長鄭朝松、南京自動化及儀表協會秘書長焦小澄、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健先后致辭。
首先由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陶錚教授作題為《生產過程信息化與智能制造》精彩講座。講座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生產過程信息化及其內涵,二是智能制造及其與生產過程信息化的關系。陶錚教授認為,生產過程信息化絕不僅僅是有些人理解的制造執行系統,還應包括數字化設計制造一體化、開發鏈與供應鏈的集成、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車間IT基礎設施、數字化工位、生產物流管理系統和生產過程數據采集)等;關于智能制造,陶錚教授詳細闡述了概念、背景、要素及其與生產過程信息化的關系,認為推進智能制造,當務之急是推進生產過程信息化,如果生產過程信息化沒有解決,智能制造就無法形成閉環,也就是說智能制造無法推進下去。整個講座歷時兩個多小時,陶錚教授引經據典,并結合吳忠儀表的自身改革經驗與教授本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內容專業且詳實,會后交流不斷。
接下來,上海辰竹儀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辰竹”)總經理王竹平向大家介紹了辰竹公司信息化構想及實施。辰竹公司作為三家生產過程信息化示范及推廣應用試點單位之一,2015年已通過了試點項目驗收。王竹平總經理介紹道,實施生產過程信息化以來,公司人員減少了20%,但是制造工作量卻增加了50%,交貨按時率從72.62%提升到目前的98.98%,整體效率提升了46%。在談到經驗與體會時,王竹平總經理說,兩化融合是一個持續改進和提高的的過程,只有開始沒有結束,不是一個項目,只有堅持才會有效;企業要建立和培養自己的信息化專業隊伍。
下午,辰竹IT總監陸文虎以試點項目成果《電子加工企業制造過程信息化》為題,詳細闡述了電子加工企業生產過程信息化的實施步驟。
隨后,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健介紹了該公司實施智能制造的進度計劃。董健董事長將智能工廠實施細分為四大步驟,結合市場大環境、政策大背景與自身調研實施經驗,通過羅列與分類,由淺及深、深入淺出地向大家詳細地介紹了實施情況。
后,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規劃部部長葉建峰介紹了南京優倍生產過程信息化實施經驗與體會。匯報形式圖文并茂,動態工序穿插視頻解析,從宏觀數據到工位現場,內容生動形象且詳實具體,令代表們對優倍的生產過程信息化充滿了期待。
會間會后,代表們各抒己見,交流熱烈。為加深印象,7日上午,參會代表將實地參觀了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的生產過程信息化現場,包括研發基地及其在六合區的工廠。
本次會議得到了南京優倍電氣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原標題:2016年企業生產過程信息化培訓交流大會在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