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會議報道】9月21-24,“中國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在四川省綿陽市召開,會議就核技術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和基礎問題進行交流。會議的舉辦對促進了核科學領域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由中國核學會主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綿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2015年9月21-24日在四川省綿陽市召開,會期四天,會議以大會報告、分會場口頭報告、張貼報告、核技術應用軍民融合展等形式進行,同期舉辦核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論壇、核電裝備高峰論壇、婦女論壇、青年論壇。年會邀請到20余名院士,以及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核相關企業的官員、專家、高管等1200余人參會,并發布"中國核科技進展(2013-2015)"、《中國核學會關于積極推進我國核電建設的倡議書》、中國核學會與德陽市人民政府簽署《關于助力德陽核工業裝備及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合作協議》等重要成果。本次學術年會共設置了12個分會場,24個專業分會共1336篇論文進行了口頭報告交流。交流圍繞核技術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和基礎問題,涉及核能動力、核安全、輻射防護、地質冶礦、同位素、核農學、核醫學、核物理等20多個學科,是核科學界學科全面的展示交流。
9月22日,學術年會開幕式和邀請報告在綿陽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會堂舉行。杜祥琬、胡思得、周永茂、張煥橋、王乃彥、彭先覺等23位核領域院士匯集年會現場。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李冠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維巖,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余劍鋒,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康克軍,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常務委員趙軍主持大會。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院士致開幕辭。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勤、國家環保部譚敏強副司長、國家能源局李澤處長到會祝賀并致詞。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雷增光,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信息官趙華,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鳳學,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勤,中國核學會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洪杰,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曉平,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萬鋼作大會報告。
大會發布了"中國核科技進展(2013-2015)",展示了我國從2013年6月30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核科學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尤其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標志性技術突破,涉及核物理、核能發電、裝備技術、鈾礦采冶、燃料元件、醫用航天等多個科學領域,為我國核電產業、國防科研以及核能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經學術委員會推薦評議和投票表決,按得票由多至少分別為:100兆電子伏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建成、CO2 O2綠色地浸采鈾技術實現規模化工程應用、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開工建設、中國核燃料后處理放化實驗設施建成、世界大單機容量核能發電機研制成功、中國綿陽研究堆及中子科學研究平臺建成并投入使用、世界首臺以猝發方式工作的兆赫茲重復率強流多脈沖直線感應加速器"神龍二號"研制成功、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CAP1400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CAP1400示范工程核準評估、中國自主設計的燃料元件CF3先導組件入堆考驗、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燃料元件完成堆內輻照試驗。
頒獎環節,年會還對劉偉、蘭曉莉、李楠等21名專業分會和地方學會的學會工作者進行了表彰。
評選獎勵的性和業內認可度,凸顯了中國核學會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產業發展、服務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職能。
年會的另一項突出成果是舉行了《關于積極推進我國核電建設的倡議書》簽署儀式。中國核學會發出倡議,我國必須堅持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的方針,使我國核電在發電量中的比例盡早達到和超過世界11%的平均水平.認為我國建設的核電站是安全的,不會發生類似福島的核事故;在內陸建設核電站,不會污染長江和相關水系;呼吁所有涉核企事業單位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團結合作,實施核電走出去戰略;核科技工作者,要努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加強基礎研究,大力發展惠及民生的核技術應用產業,造福社會,為把我國建成核科學技術強國而努力奮斗!中國核學會會同24個專業分會和22個省級核學會代表簽署了倡議書。
9月22日晚,中國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婦女論壇"舉行。這是中國核學會舉辦以女性為主題的核工作論壇,對婦女在核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進行了生動展示。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邱愛慈主持會議。國核電站運行服務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書記潘成鳳,中物院博士生導師桑革,哈爾濱工程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高璞珍,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蘭曉莉,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郭紅霞,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運行處大修科、素有"黃金人"之稱的操縱員尚元元工程師分別作了題為《世界婦女組織中國分會工作推進情況進展》、《赤誠之心獻國防》、《核教育工作與生活》、《中國核醫學發展現狀簡介》、《奮斗在核科技一線的巾幗英雄們》、《婦女在核電站工作狀況》主題演講,在中國核學會的年會上呈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9月23日晚,中國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青年論壇"在西南科技大學東八報告廳舉行,主題為"創新,科學發展"。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哈爾濱工程大學副校長張志儉,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清華大學工物原主任唐傳祥主持了會議。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庹先國,中國核學會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陳佳洱,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輻射探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專家歐陽曉平就"漫談科學人生"、"科學研究中的創新思維"主題進行了演講,并舉行了青年工作委員會座談。本次論壇為明年召開的核青年大會(IYNC)進行了準備和鋪墊。
9月22日-24日,大會同期舉辦了核技術應用軍民融合展。
本次年會前期,兩場重要學術會議綿陽和德陽召開。9月20日下午,由綿陽市政府、中國核學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主辦的"核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論壇"召開,論壇主題為"核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的發展展望"。王乃彥、夏佳文院士,核醫學領域的王榮福、劉興黨、李莎等專家,以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王洋副院長及所領導出席論壇并作報告。綿陽市領導參會。
9月21日上午,由中國核學會和德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核電裝備高峰論壇"在德陽市召開。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院士主持會議,德陽市領導致歡迎詞。會上,中國核學會與德陽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關于助力德陽核工業裝備及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合作協議》框架協議,合作內容包括決策咨詢、技術研發、產業診斷與培訓、人才培養、引進及搭建平臺等,為充分發揮中國核學會的組織體系和人才優勢,進一步推進全國學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和人才支撐,通過建立學會服務站、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會協作創新等多種形式,組織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促進德陽核電裝備制造產業優化升級并開發核技術應用產業,助推德陽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當天下午,中國核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作核技術應用與核產業發展報告。與會國家部委領導及院士專家、企業代表考察二重集團公司、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東方鍋爐有限公司德陽制造基地等核電裝備制造企業。
新華社、人民日報、央廣網、科技日報、中國核工業報、中國能源報、中國科學報、中國電力報,以及四川日報、四川新聞網、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綿陽日報、德陽日報、綿陽電視臺、德陽市廣播電視臺等地方媒體參與了年會宣傳報道。
本屆年會得到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各專業分會及省級核學會、西南科技大學的協辦支持。
中國核學會學術年會是我國核科技界學科設置全、規模大、具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每兩年召開一次。大會旨在展示和交流近兩年來核科學技術各個學科領域的創新成果,推動各個學科交流、交叉與融合,促進核科技人才的進步與成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核電、核燃料關聯產業、核技術產業、核基礎科學、核醫學、核農學等學科全面發展,使核技術更多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中國核學會在各理事長單位大力支持下,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2009、2011、2013年分別有來自核領域里的44名院士、30名院士、26名院士參會。會議得到了國防科工局、環保部、科技部、能源局、中國科協等政府部門和主管單位的支持。前三屆大會共有代表3800人參會,收集論文4000余篇,邀請大會報告38篇,結集出版三卷共30本《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學術年會既是核科技工作者交流學術思想、探討前沿學科的舞臺,也是黨和國家、政府密切聯系廣大核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中國核學會從事的核科學技術是國家戰略性高科技,在保持國家核戰略威懾力量,促進調整能源結構,帶動裝備制造業升級、發展低碳經濟、提高綜合國力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同時,核科學技術又是跨理工農醫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尤其是核電技術作為軍民融合的典范,在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一路一帶"發展戰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