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近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在過去的2014年,改革、共治、轉變、質量等成為了浙江省余姚市檢驗檢疫局的關鍵詞。2015年,余姚檢驗檢疫局將繼續高揚質量宏觀管理這只“看得見的手”,形成法檢目錄改革新形勢下質量監管的新常態,釋放質量發展正能量。
改革創新,風生水起。面對法檢制度改革的新形勢,利用質量宏觀管理這只“看得見的手”,發力,成為了推引余姚地區產品質量提升的新常態。善用“有形之手”,釋放市場活力。余姚局積極探索質量宏觀管理新模式,改革大勢下的“余姚經驗”正在形成。
管控稽查雙軌并行
“余姚檢驗檢疫人要積極投身改革,順勢而動,乘勢而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彰顯質量宏觀管理實踐成果。”
2014年6月23日,余姚局組織召開檢驗監管工作會議,邁出了質量宏觀管理改革關鍵的一步:為破解法檢目錄調整后的出口工業產品質量監管難題,決定成立“質量風險管控”和“質量執法稽查”工作組。
雙軌并行,重拳出擊。在階段中,工作組稽查出口企業25家,對企業質量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產品風險檢測情況、質量反饋情況等進行了突擊檢查。
2014年7月23日,工作組在對余姚某電器企業進行稽查時發現,企業成品倉庫一批理發剪產品將發往義烏,再由義烏客戶發往迪拜。該批產品本體及彩盒印有KOLEDA商標,并標有“MADEINJAPAN”,企業負責人介紹,KOLEDA為國內品牌,能提供商標授權書;而“MADEINJAPAN”雖為按客戶要求而印刷,但涉嫌假冒產地。余姚局質量執法稽查人員對該企業的不當生產行為進行了處理,規范了出口市場競爭秩序。
質量示范攜手共治
“加強宏觀管理,實行質量共治”,余姚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出口電器質量安全示范區“宏觀管理機制”,“質量共治”新局面全面開啟。
2014年11月26日,余姚出口電器(家電、燈具)質量安全示范區順利通過現場考核。自2013年8月通過省級考核驗收以來,去年底再度通過考核,成功實現“兩級跳”。
質量共治成為示范區建設的主旋律:通過部門聯動,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標準化、品牌、管理“四大戰略”,以聯席會議和聯合執法為抓手,對區內企業進行質量檢查;充分發揮市家電協會、照明電器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四個一”工程框架下,由協會、寧波燎原、寧波耀泰聯合起草的聯盟標準在區內企業正式實施……
質量標桿,強勢屹立。示范區逐漸形成了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提升了余姚出口電器產品的國內美譽度和競爭力,2014年,示范區內50家企業出口額7.9億美元,同比增長12%,實現逆市增長。
如今的余姚出口電器質量安全示范區,早已是花開滿園,演繹著一個個品牌和技術創新的奇跡。耀泰電器作為燈具出口,其UME和LUTEC品牌得到行業內性認可,自主品牌占比超過50%,并摘取“2013年寧波市出口質量獎”殊榮。像耀泰這樣注重打造特色區域品牌的企業已越來越多,日櫻、億達、大華等自主品牌近年來也已脫穎而出,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格局。
技術平臺激活市場
“為”與“不為”如何劃界,不但考驗著改革者的智慧,也事關改革的成敗。
在質量宏觀管理機制下,余姚局以貿易便利化為目標,利用實驗室技術優勢積極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檢測平臺”,簡政放權,為企業松綁,讓市場發力,激發創業活力,使改革紅利惠及更多企業。
余姚局積極擴大與UL、ITS等認證機構的合作,在企業和認證公司間架橋鋪路,大幅降低檢測費用,縮短檢測時間,發揮公共資產的公益價值,填補余姚本地第三方檢測機構空白。
該局積極利用“中小企業公共檢測平臺”,通過試行“檢企聯絡”、“技術對接”等制度,目前已與區內51家企業100%建立常態化聯絡制度,實現“技術對接”15家。針對轄區出口電器示范區企業90%以上為目錄外企業的現狀,余姚局探索職能轉變,實現由“監管員”向“服務員”的角色轉變,對區內企業提供有的放矢的“技術對接”服務。
近期,余姚局針對企業反映的輸歐發夾板REACH原材料檢測、輸歐吸塵器ERP認證產品結構改進等突出問題,引導企業與第三方和系統內實驗室實現“技術對接”;對轄區某企業進行“電器(吸塵器)生產系統”審核,發現產品實現全過程不合格4例,并進行流程改良。
在宏觀管理機制下,市場主體的活力正噴涌而出:寧波美靈塑模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300套型號為8立方米水壓式整球型戶用沼氣池,出口援助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