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會議報道】2014年10月14-15日,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外國專家局、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主辦、山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承辦的外國專家系列專題講座在濟南成功舉行。全省各地市及部分兄弟省市的相關人員共100余人參加了講座。
山東省副局長張閩生出席了此次講座并發表重要講話。張閩生說,能源與環境問題是性的問題,新能源的開發、能源的利用以及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都離不開先進的測量技術和有效的量值溯源。希望通過此次講座,使廣大一線技術人員進一步學習了解這些領域內先進的技術,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縮小相關計量檢測技術與先進水平的差距,更好地為我省能源計量、節能減排等工作提供計量技術支撐。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PM2.5測量技術及量值溯源方法”和“美國工業用能設備能效管理制度與用能設備能效檢測技術”,分別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總校民用和環境工程系教授、空氣質量研究所所長James J. Schauer博士及馬里蘭州清潔能源中心(潔能中心)顧問、能源與環境政策委員會委員Bjorn Frogner博士進行講授。
PM2.5目前已成為國內外城市大氣的首要污染物,是大氣氣溶肢研究的熱點和前沿。但由于PM2.5的組成復雜且多變,因而其來源解析、檢測現狀以及量值溯源體系等就成為科學研究和專業應用的基礎和關鍵。
如何避免能源危機,如何實現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一直是我國當前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工業節能技術以提高能源的合理利用率為方法來緩解當前日益緊迫的能源危機,與之相對應的節能檢測是國家推動能源合理利用的一項重要手段。節能檢測通過設備測試,能質檢驗等技術手段,能夠對用能單位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定量分析,依據能源法規和技術標準對用能單位的能源利用狀況作出評價。先進適用的管理制度與檢測手段是節能檢測工作的基本。
兩位外國專家通過對PM2.5化學物種來源成因、檢測采樣、分析方法評價以及量值溯源體系的建立進行探討和介紹,和對目前美國工業用能設備能效管理制度與用能設備能效檢測方法技巧的深入講解與探討。兩位專家的講座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興趣,在問答環節踴躍提問,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了解,此次講座是山東省外國專家局在全省組織舉辦的“外國專家系列講座”之一。舉辦“外國專家系列專題講座”活動,是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外國專家局)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因公出國一系列新規定新精神,轉變觀念,創新思路,積極推動出國(境)培訓“轉方式、調結構”,立足于人才培訓和重點領域發展需要而做出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講座活動將國(境)外課堂搬到山東,請國(境)外高層次專家團隊來魯授課,講座主題將圍繞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城市規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金融與資本運作、企業走出去戰略等國家、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領域和重點工程展開。
據悉,“外國專家系列講座”于2014年1月正式啟動,計劃每年舉辦5期,每期時間為2至3天,每期培訓100多人。這項活動得到了國家外國專家局和山東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通過參與本次講座活動,有利于山東省相關技術人員進一步接觸國外先進的測試技術和理念,也有利于山東省用能設備能效測試和PM2.5量值溯源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