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成都鐵路局重慶車輛段重慶北動車所,動車“保姆”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檢查并記錄下每列動車組各個部件的運行情況。
走在距南昌站3公里的客技站,頓然沒有了城市的喧囂。繞過幾條寂靜的林蔭小道,一座高大“廠房”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動車‘港灣’,在外面奔跑了一天的動車每天晚上都要挨個回到這里進行休整!”車間黨總支書記李春元說道。
一列藍白相間的動車長龍正在緩緩駛入“港灣”。頃刻間,動車邊已聚集了不下百人。李春元說,每一趟動車在經歷了一天的長途奔波后回到這里,都要通過車輛、機務、電務、通信、保潔等多達5個部門的近10個工種的協調配合,對其進行全面“體檢”和徹底“清掃”,而動車組在設備維護工區負責的是對每一趟進出庫動車的LKJ(列車監控系統)和ATP(列車超速防護系統)的檢測維護。這是被大伙笑稱為動車“腦科大夫”的一套中心系統,是診斷列車是否超速運行,監視機車正常操作,保障動車運行的一套行車安全設備。
“除了日常檢查外,今天還有一個重點任務是,加強對動車車載設備的外部接收感應裝置的檢查!”動車剛剛停穩,車載車間動車組車載設備維護工區工長劉洋已將當晚的檢修任務和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大伙按照分工已經各自忙活開了。
“STM試驗正常,STM天線正常!”在駕駛室和機車車頂里,劉洋和工友李晶密切配合,一絲不茍地檢查天線裝置,并用密封膠帶將接收天線纏得嚴嚴實實。“為了確保動車運行的安全,必須強化對設備的檢修維護!”劉洋忙里偷閑地介紹著。
眼看、口讀、復誦,一遍又一遍,仔細核對著顯示器上的菜單和數據。在列車運行記錄儀前,副工長楊柳說,“這就是俗稱的動車組‘黑匣子’,我們每天都要對入庫動車上‘黑匣子’的記錄數據進行下載,在時間進行徹底分析。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列車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異常情況!”
如果說略顯擁擠的駕駛室,兩三位工友緊密協調作業,那么駕駛座后的一個不足0.5平米的小隔間則顯得異常狹窄,勉強還能轉得過身來,“這里面是車載設備的電纜連接室,電纜滲入ATP和LKJ設備每一根“血管”,是動車組‘心臟供血’的主要來源。”在一旁貓著腰、幫忙打著探燈的副工長李晶說,“因為空間小,我們每組作業都已經形成了大個子搭小個子,以瘦配胖的組合模式,不然像我這體型那真沒轍了!”
完成了對駕駛室內儀器儀表的檢查,劉洋和楊柳又鉆到狹窄的機車底部,查看安裝在機車走形部位的列車信號接收系統……一陣忙碌過后,對講機里又響起“2024號動車入庫,進I道2列位,請各部門做好檢修準備!”的呼叫聲。劉洋和工友立即收拾好工具,一路小跑,奔向來車的方向,而此時,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