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日前舉辦的2013年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此次推出了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情報警戒雷達、無人直升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等30余種雷達和50余種元器件等產品。其中低空連續波測風雷達、無人直升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機載海洋監視成像雷達亮相引來高度關注。
10月16日,2013年世界雷達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展會匯聚了世界雷達及相關領域的廠商,展出了在軍用、警用、軍民兩用的雷達系統、裝備、技術和上下游產業鏈的產品。
作為國內的雷達研制生產企業,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此次推出了精密跟蹤測量雷達、情報警戒雷達、無人直升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等30余種雷達和50余種元器件等產品。作為亮相的三部新雷達,低空連續波測風雷達、無人直升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機載海洋監視成像雷達更是引起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雷達專家、科研院所和軍事愛好者的高度關注。
據了解,連續波體制應用到測風風廓線雷達上,目前尚屬世界。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成功的低空連續波測風雷達,可效力于民航低空風切變領域,為飛機起航和著陸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數據。低空風切變俗稱“機場瘟疫”、“飛機的殺手”,它是指出現在600米以下的風向、風速的突然變化,其不僅能使飛機航道偏離,而且可能使飛機失去穩定,并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等特點,探測難、預報難,向來成為機場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傳統的脈沖體制低空測風雷達只能每隔60米才能探測到600米以下近地面風場數據,數據準確度低、盲區大而滿足不了機場日益提高的安全需求。此外,作為低空探測手段聲波雷達、測風塔等又因噪音大擾民、投資大且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在應用和推廣上遇到阻力。
基于此,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憑借其風廓線和連續波體制成熟技術,成功研制出低空連續波測風雷達,實現每隔5米連續探測近地面20米——600米區間低空風場數據,大大提升雷達工作效率和數據的準確度。同時,該雷達安裝占地只需9平方米左右,具有體積小、便攜、噪音小等優勢。業內科研人員表示,中國新研制成功的低空連續波測風雷達能充分滿足民航、環保、風資源勘探等行業對低空風場探測的需求,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已有多家機場明確提出應用需求。
無人直升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是搭載于濰坊天翔航空公司V750無人直升機上的多功能多模式監視雷達。V750無人直升機是一種多用途無人直升機,可從簡易機場、野外場地、艦船甲板起飛降落,攜帶多種任務設備。直升機可針對特定地面及海域的固定和活動目標實施全天時的航拍、偵察、監視和地面毀傷效果評估等。直升機可完成森林防火監察、電力系統高壓巡線、海岸船舶監控、海上及山地搜救等任務。該雷達采用全固態體制,體積小重量輕,具備海面艦船檢測搜索和廣域DBS監視等工作模式,同時還能夠實現多種高分辨率成像,可以廣泛應用于艦船搜索跟蹤、對海目標識別、海洋突發事件監測等領域。
機載海洋監視及成像雷達設備利用平臺的運動,采用信號處理的方式合成大孔徑天線,實現高分辨率成像,具有分辨率高,能全天時、全天候工作的特點,具有光學傳感器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該雷達成功應用,不僅助力國家海洋事業發展,也為其進一步拓寬海洋環境監視監測領域邁出堅實的一步。雷達成像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在海洋岸線侵蝕的監視監測,海洋湖泊的水華、滸苔、赤潮等環境災害的監視監測,海面溢油監測,海洋生態養殖區分布監測,海冰發展趨勢的監視監測,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后環境地貌的變化監測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包括機載海洋監視及成像雷達在內,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成功研制的多款機載雷達設備,已在海洋環境監測、海島環境保護、區域建設用海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并取得成果。其中,機載海洋監視及成像雷達對山東半島附近多個海島及周邊海域養殖區進行監測,并對山東幾個重點地區建設情況進行定點監測;X波段高分辨成像雷達重點應用于對自然災害的監測與評估以及快速響應突發性的環境災害事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