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期公布了《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2013)(公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版準入條件”)。相對于2006年版的《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而言,即將出臺的新版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一改過去只對產能規模以及投資數額的簡單規定,在環境保護、能源節約、資源的綜合利用等方面做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據此次參與新版準入條件編制工作的人士表示,隨著現在銅冶煉工藝的日漸成熟,過去的標準已經不適合行業的發展,行業內標準過低,影響了我國銅工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同時對環境的保護也極為不利。
從提高工藝裝備入手
我國銅產量世界。據統計,2007年,銅產量達到349.94萬噸,消費量達到593萬噸。因此,銅冶煉工藝技術中存在的環保問題不容忽視。
新版準入條件對節能環保的要求變得更高,而且是從工藝技術層面去減少污染和能耗,顯得更具有效率。如規定新建和改造銅冶煉項目,須采用生產效率高、工藝先進、能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先進工藝,如閃速熔煉、富氧底吹、富氧側吹、富氧頂吹、白銀爐熔煉、合成爐熔煉、強化旋浮銅冶煉等富氧熔煉工藝,以及包括閃速爐短流程等工藝的一步煉銅技術。
在2006年版的《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中,尚未提及富氧底吹、富氧側吹、強化旋浮、速爐短流程等工藝的銅冶煉等先進技術。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相關人士表示,其中富氧底吹、富氧側吹是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這些技術都具有資源充分利用、節能環保等特征。
同時,新版準入條件和2006版在煙氣制酸、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等設施做出了類似的明確要求。要求選用的冶煉尾氣余熱回收、收塵工藝及設備必須滿足國家《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
與舊版不同,根據這幾年再生金屬的快速發展,新版準入條件中還對再生銅項目做出了規定。要求再生銅項目應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工藝和設備。從預處理環節到冶煉工藝都作出了明確要求。
綜合能耗大幅下降
新版準入條件提出,新建銅冶煉企業粗銅冶煉工藝綜合能耗在180千克標準煤/噸及以下,電解工序(含電解液凈化)綜合能耗在100千克標準煤/噸及以下,銅冶煉工藝綜合能耗300千克標準煤/噸及以下。
但在舊版的準入條件中,銅冶煉行業對能耗的要求比較低。粗銅冶煉工藝綜合能耗550千克標準煤/噸以下。電解精煉(含電解液凈化)部分綜合能耗在250千克標準煤/噸以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有色金屬由于其礦物的特點致使生產工藝較其它工業復雜,且能耗較高。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年消費標準煤已經超過7411萬噸,同比增長15.54%,約占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8%。2007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消耗電力2107.7億千瓦時,煤炭4207.8萬噸。有色金屬產品單位能耗較高,平均每生產1噸有色金屬約需消耗標準煤3.13噸。
冶煉是有色金屬生產中耗能大的環節,現有銅冶煉企業粗銅冶煉工藝綜合能耗在330千克標準煤/噸及以下。針對這種現狀,新版準入條件明確,現有冶煉企業要通過技術改造節能降耗,在“十二五”末達到新建企業能耗水平。
“此次新版準入條件也明確,有條件的企業應建立能源管理中心。”該人士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據介紹,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和集中管理模式,對企業能源系統的生產、輸配和消耗環節實施集中扁平化的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實現系統性節能降耗的管控一體化系統。
據悉,建設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也是目前工信部主抓的一項工作,目的是為了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進一步提高工業企業能源管理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促使工業企業用能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目前已在鋼鐵、石化行業推廣,接下來將推廣到建材、有色行業等高耗能行業,后將覆蓋鋼鐵、化工、建材、有色等重點用能行業。
銅行業90%已達到要求
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主要規模以上的銅冶煉企業廢水已基本實現零排放,規模以上銅冶煉企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先進水平。
二氧化硫制酸的利用率達到95%以上,變成有用的工業硫。硫的固化率達到98%以上,二氧化硫的轉化率達到99%以上;銅冶煉的廢渣全部得到利用,被用于建筑材料和水泥輔料上;生產中產生的中和水,被用于沖洗廢渣。
因此,新版準入條件的出臺對銅行業整體產生的影響不大,不會加劇目前行業低迷,對企業也不會增加負擔。惟一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銅行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不能只是忙于引進、消化、吸收,卻無力研發進行科技創新,還應搞出我們自己的煉銅工藝。
目前,我國先進的冶煉技術大部分靠引進的國外技術。據統計,目前國內約2/3產能采用以閃速爐熔煉、諾蘭達熔煉、奧斯麥特熔煉、艾薩熔煉為代表銅冶煉技術,引進國外技術往往要支付數千萬美元的技術許可費用,技術上受制于人。因此,新版準入條件把富氧底吹、富氧側吹技術列入準入范圍,還具有鼓勵國內先進銅冶煉技術發展的意義。
據悉,我國正在自主研究開發的雙氧氣底吹爐(一臺熔煉、一臺吹煉)銅冶煉技術,將在國內外實現煉銅工藝的連續化,是節能環保的清潔煉銅生產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