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修改對中國薄壁矩形鋼管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2012年8月30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為執行世貿組織烏拉圭回合協議法案第129條,決定修改對中國薄壁矩形鋼管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對反傾銷稅率,張家港市中原制管有限公司由修改前的264.64%降至255.07%,無錫百順鋼管有限公司、昆山昱緯鋼鐵制品有限公司、廣東華捷鋼管實業有限公司、無錫世盟貿易有限公司、濰坊東方鋼管有限公司和江陰市建業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均由249.12%降至247.90%,中國普遍稅率由264.64%下調至255.07%。對反補貼稅,昆山昱緯鋼鐵制品有限公司由修改前2.17%上調至2.20%,其它未變。2007年7月18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薄壁矩形鋼管進行反補貼和反傾銷立案調查,同時對原產于韓國和墨西哥的薄壁矩形鋼管進行反傾銷調查。2008年6月,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裁定中國涉案企業的傾銷幅度為249.12%-264.64%,補貼率為2.17%-200.58%。
美國修改對中國焊管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2012年8月30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為執行世貿組織烏拉圭回合協議法案第129條,決定修改對華環狀焊接碳素鋼管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反傾銷方面,無錫法斯特管業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由修改前的69.20%下調至45.35%,中國普遍稅率由85.55%下調至68.24%。反補貼方面,濰坊東方鋼管有限公司由29.62%上調至29.83%,天津雙街鋼管有限公司等由616.83%上調至620.08%,浙江金州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44.93%上調至48.18%,中國普遍稅率由37.28%上調至39.01%。2007年7月5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環狀焊接碳素鋼管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2008年5月30日,美國商務部對該案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裁定中國涉案企業的傾銷幅度為69.20%-85.55%,補貼率為29.57%-615.92%。2008年7月,美國商務部修改反補貼稅率為29.62%-616.83%。
加拿大對中國中厚板作出反傾銷日落復審終裁。2012年8月23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熱軋碳鋼中厚板作出反傾銷日落復審終裁,裁定若反傾銷措施終止,涉案產品的傾銷行為將繼續或再度發生。根據相關法律程序,2013年1月8日,加拿大貿易法庭將對涉案產品的傾銷行為是否繼續或再度給加拿大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作出裁決。1997年2月13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對原產于中國的熱軋碳鋼中厚板進行反傾銷調查,2012年4月26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對該案進行反傾銷日落復審。
泰國對中國冷軋不銹鋼進行反傾銷調查。2012年8月17日,應國內企業泰諾鋼公司的申請,泰國商業部外貿廳對原產于中國的冷軋不銹鋼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本案的傾銷調查期為2011年7月-2012年6月。按照泰方要求,中國相關出口商或生產商需填寫抽樣問卷并于2012年9月4日當地時間下午4:30之前將答卷提交至泰國商業部外貿廳。
美將啟動對螺紋鋼和不銹鋼線材反傾銷年度復審。美國商務部將啟動對從多個國家進口的螺紋鋼和不銹鋼線材的反傾銷年度復審。今年7月份,美國商務部和貿易委員啟動對進口螺紋鋼反傾銷令每5年一次的日落復審,以決定是否繼續征收或取消反傾銷稅。此次美國商務部應國內產業申請將對從白俄羅斯、中國、印尼、拉脫維亞、摩爾多瓦、波蘭和烏克蘭進口的螺紋鋼進行反傾銷年度復審。該反傾銷令于2001年9月開始實施,對各國的現行反傾銷稅率分別為:白俄羅斯114.53%、中國133%、印尼60.46%-71.07%、拉脫維亞5.94%-17.21%、摩爾多瓦233.86%、波蘭47.13%-52.07%及烏克蘭41.69%。此外,美國商務部還將對從意大利、日本、韓國、西班牙和中國臺灣進口的不銹鋼線材進行反傾銷年度復審。該反傾銷令于1998年9月15日開始實施,對各國的現行反傾銷稅率分別為:意大利11.25%、日本21.18%-34.21%、韓國5.77%-28.44%、西班牙0.80%-2.71%及中國臺灣4.75%-8.29%。
“近幾年,市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進出口貿易規模減小,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非關稅壁壘也在不斷加強。中國制造在市場上面臨不少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以往多由發達國家采用此手段,如今新興經濟體也開始對中國進行此類調查。”羅百輝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出口商品在市場上競爭力不斷提高,在市場規模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我國產品出口規模擴大,相應別國的產品出口就要減少,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貿易摩擦的增多。這種競爭摩擦不僅是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也同樣存在。
在中國出口所發生的貿易摩擦中,產生原因各不相同。如美國與我國發生經貿摩擦,其目的是想把中國逐漸納入它稱霸的體系內,為其國家經濟戰略體系服務;而日本把中國當成競爭對手,因此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不是敵對關系,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一切戰略都是為其獲得經濟利益服務。
因此,要對與不同國家的經貿關系實質進行分析,分別制定出不同的長期戰略對策。
首先應該細分商品市場,制定出商品進入對策。長期以來,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資源性產品和附加值低的制造業產品,面對出口不斷下降的問題,我國應當適當調整產品結構。
其次,盡可能避免摩擦的發生,化解矛盾。有效的辦法就是:國家出面組織跨國公司,到有關國家投資,當地生產,當地銷售,把貿易摩擦的矛盾轉移到國外,并在當地得到解決。企業建立跨國公司,既可以避免關稅壁壘、開拓國外市場,又可以吸收和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
后,減少我國出口直接給美歐造成的貿易逆差額,就要特別鼓勵我國有實力的企業,到第三國生產與美歐等國有互補性的產品,然后,出口到美歐等一些國家。這樣,既可以達到出口、占領商品市場的目的,又可以避免與美歐等國家直接發生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