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山東此次通過TO(轉讓-運營)模式轉讓省內環境空氣監測站,即中標公司向政府購買監測站的儀器設備,政府向中標公司購買合格環境監測數據,中標公司通過合同期間收到的運營費用來收回成本并盈利。環境監測站第三方運維趨勢確立。未來推廣第三方運營將是趨勢。
評級變動:維持()評級
轉讓范圍。此次轉讓包括山東17座城市的144座環境空氣監測站。
轉讓方式。山東此次通過TO(轉讓-運營)模式轉讓省內環境空氣監測站,即中標公司向政府購買監測站的儀器設備,政府向中標公司購買合格環境監測數據,中標公司通過合同期間收到的運營費用來收回成本并盈利(據我們了解,合同期間的維護費用由中標公司負擔)。
轉讓詳情。此次轉讓招標分為A~D四個包,分別被先河環保、青島吉美來、廈門隆力德、北京中科天融獲得。每年的運營費用分別為816、802.96、671.55、103萬元,覆蓋站點數量分別為40(先河)、39(吉美來)、37(隆力德)。根據先河環保公告披露,運營合同期限3年,公司需花費2035.22萬元購買40座站的儀器設備,在中標后1個月內一次性付清。
對先河環保影響。盡管此次合同期限為3年,但是未來環保部門極有可能繼續將運營合同授予先河環保,因此,先河環保相當于獲得了穩定的現金流來源。2011年,先河環保運營服務毛利率72%。在TO模式下,假設不考慮儀器折舊的情況下,第三方運營將有相近的毛利率水平。具體的成本和凈利潤核算方式我們將進一步深入了解。
環境監測站第三方運維趨勢確立。未來推廣第三方運營將是趨勢。
(1)、無論東西部地區的環境監測站,隨著監測指標和監測儀器的增加,均面臨專業人員不足的問題,引入專業公司進行運營能夠解決這一問題。(2)、專業第三方公司利用自身配件維護儀器,費用將小于政府采購價格,有益于節省財政開支。山東省環保廳長介紹,第三方運營費用可比現有水平降低15%。(3)、政府環保部門可以通過儀器轉讓收入緩解財政壓力。(4)、環境監測行業內較大型企業可以利用TO模式的資金壁壘,擴大自身的運營范圍,阻止小公司進入該領域。
此次山東的TO模式在傳統“運營”基礎上加入了“轉讓”模式。無論如何,我們認為第三方運維將是國內環境監測行業未來的趨勢,儀器生產、銷售企業將向服務業轉變。
環境監測站運維進入“圈地運動”時代。環境監測公司在獲得第三方運營合同后,只需保證監測數據質量,那么在隨后續約中就很有可能繼續獲得合同。山東省是國內“TO”模式的試點,在取得經驗后有可能進一步在其他省份推廣。國內各家環境監測設備公司將利用自身零配件供應和人員培訓的優勢,進行一場環境監測站第三方運維的“圈地運動”。行業內資金充足,環境監測儀器占有率高,與環境監測部門聯系密切的公司,如先河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等今后均有望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