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通過實施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淘汰落后產能、開展能效水平對標達標、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環保核查、全面實施燒結脫硫,以及完善相關財稅、金融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目前,鋼鐵行業生產經營面臨嚴峻挑戰,而節能減排對鋼鐵企業來講不僅是應盡的義務,同時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通過實施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淘汰落后產能、開展能效水平對標達標、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環保核查、全面實施燒結脫硫,以及完善相關財稅、金融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對于鋼鐵行業而言,在當前生產經營面臨巨大挑戰的困難時期,節能減排任務更顯艱巨。“在市場環境日益惡化,鋼鐵行業生產效益水平大幅下滑的態勢下,探討如何將節能減排的壓力轉化為促進企業轉型發展的內在動力,對行業和企業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在6月29日召開的“2012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如是說。
目前,鋼鐵行業生產經營面臨嚴峻挑戰,而節能減排對鋼鐵企業來講不僅是應盡的義務,同時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在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和中國冶金報社共同主辦的此次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節能處處長王靜波介紹了“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計劃。國家發改委于今年5月21日公布了“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企業名單及節能量目標,共計16078家,包括工業企業14646家,其中冶金企業占26%,僅次于電力行業。“十二五”期間,萬家企業節能目標為2.5億噸標準煤,其中冶金行業企業節能目標為7100萬噸標準煤,是節能任務比較重的行業。為實現節能目標,該計劃提出萬家企業要加強節能工作組織領導、強化節能目標責任制、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加強能源計量統計工作、開展能源審計和編制節能規劃、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設備和生產工藝、開展能效達標對標工作、建立健全節能激勵約束機制、開展節能宣傳與培訓等10條要求。
工信部節能司副司長楊鐵生在論壇上指出,鋼鐵行業是國家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產業,未來應在全行業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鼓勵企業通過技術、裝備、管理、產業結構等多方面的調整升級實現能源和資源的節約。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并呈現出三個特點:首先是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占社會總能源消費量由2005年的70.9%上升至2010年的71.82%,2011年達到73.74%。其次是高耗能行業能耗增長過快,冶金、化工、建材、有色、石油、石化、電力等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工業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3%上升至2010年的77%,2011年進一步提高至78.9%。第三是能源消費量增速明顯不平衡。2011年,重工業和輕工業能源消費同比分別增長6.04%和10.35%;西部地區工業能源消費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楊鐵生強調,工業綠色發展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具體行動,是實現節能減排的根本解決方法,是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企業必須通過增強綠色競爭力搶占未來的制高點。
工信部節能司節能處處長余薇介紹了建立能效標桿制度的相關情況。余薇認為,鋼鐵行業目前大的問題是企業之間的節能減排差距較大,能耗水平參差不齊。當前,能效對標達標活動秉承企業自愿參加的原則,但下一步工信部或將對參加企業在技改方面優先給予資金支持,以鼓勵企業參加能效對標達標活動。同時,實行末位淘汰,把末位的節能減排指標作為淘汰落后的一個指標值。在國家能效標準未出臺之前會先行制定行業標準,今年24項行業能效標準將陸續出臺。
財政部稅政司流轉稅處處長高晟介紹了節能減排財稅政策。稅收是國家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一項重要政策調控工具,近年來為推進合同能源管理的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以及余熱余壓發電、資源綜合利用等節能減排工作水平的提升,國家在增值稅、營業稅方面對企業都給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企業應充分利用相關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自身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未來國家針對節能減排的稅收調整趨勢不是減稅,而是加稅,例如環境稅。這對于減排壓力較大的鋼鐵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希望企業能夠未雨綢繆,及早應對。
環保部環境標準所所長武雪芳介紹,環保部于2012年6月7日審議通過了《鐵礦采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煉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煉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軋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鐵合金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8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預計將于近期發布。新標準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一是標準更符合當前和今后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經過修訂和制定形成的新的鋼鐵工業系列污染物排放標準,覆蓋了從鐵礦石采選、金屬冶煉到終形成產品的全過程環境管理。新標準考慮了總量減排、質量改善、履約等要求,進一步完善污染物指標體系。與現行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要求相比,新增了5項污染物項目,其中氮氧化物為配合“十二五”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而設置,二噁英則是為履行POPs公約而新增的項目。與現行《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相比,增加了14個污染物項目,其中11項為重金屬和有毒污染物項目。二是限值設置科學全面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新標準總體上大幅收緊了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限值,增設了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針對環境敏感地區規定了更嚴格的水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明確規定,全行業的顆粒物排放濃度從目前的100-150mg/m3調整為20-50mg/m3,新建鋼鐵燒結機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從目前的2000mg/m3調整為200mg/m3,同時還增設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為300mg/m3。這就要求顆粒物通過的除塵技術進行治理,二氧化硫可采用安裝煙氣脫硫設施進行治理。三是標準制定過程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基本國情。新標準區分現有和新建鋼鐵建設項目,分別規定了對應的鋼鐵企業水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對現有企業排放限值依據國內較先進的控制技術確定,新建企業依據先進的污染控制技術規定嚴格的排放控制要求,新建企業的排放限值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同時,對現有鋼鐵企業設置了兩年零三個月的達標排放過渡期,讓企業有一定的時間對設備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