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以來,國家陸續出臺各項措施穩增長,但這并未改變鋼材市場的弱勢。近期,包括寶鋼、武鋼和鞍鋼在內的三大鋼廠悉數下調7月出廠價,幅度高達到300元/噸。
鋼價對于“穩增長”不“感冒”也說明,鋼鐵業要擺脫困境,不能等著國家的政策扶持。而要利用市場低迷期,倒逼行業進行深層次的結構調整。
“三大鋼”齊降價
在三大鋼廠中,寶鋼的動作具有代表性。在近發布的價格政策中,寶鋼主流產品的7月出廠價普遍下調200—300元/噸,如此大的幅度在今年還是。武鋼、鞍鋼緊隨其后,出廠價降幅分別為150元—300元/噸和130—300元/噸。
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副總經理盛志誠認為,寶鋼降價有補跌的性質。據其監測,國內鋼材市場從4月中旬進入下降通道,螺紋鋼報價從4280元/噸跌落至目前的4030元/噸,降幅達到250元/噸。而在此期間,寶鋼連續3個月開平盤,導致出廠價與市場價出現倒掛,降價是對前期政策的修正。
中聯鋼分析師胡正武說,近期鋼鐵下游需求表現不佳也是降價原因之一。按照經驗,7、8月份是汽車等制造業的傳統生產淡季,鋼廠組織合同難度會增加。此外,大鋼廠的礦石采購主要是季度定價模式,而二季度礦價整體是下移的,即三季度生產成本將出現下降,這也為鋼價打開了一定的下行空間。
鋼材出口是今年少數超預期的領域。在歐債危機不斷深化、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今年前5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2204萬噸,同比增長10.1%,對內需起到了填補作用。但“我的鋼鐵網”研究員倪獻娟指出,不利因素也存在:我國傳統的兩大鋼材出口地韓國和印度,近年來鋼鐵產能發展很快,對進口需求逐步減弱。此外,我國的鋼材出口主要依靠低價策略,未來需往高附加值方面轉變。
企業盈利暫難改觀
雖然國家從5月底開始陸續出臺各項“穩增長”措施,但其真正落實還要兩三個月。江蘇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周國全就表示:“現在只能說鋼材的銷量和價格都穩住了,沒繼續往下掉,但大的反彈還沒看到。”
由于需求和價格雙雙低迷,今年鋼鐵企業的盈利情況非常糟糕。大中型鋼企4月份的銷售利潤率只有0.1%,較去年的2.4%大幅下滑,繼續在工業中墊底。
周國全說:“近期的情況雖然好轉一些,但螺紋鋼的噸毛利也只有一兩百塊,刨去財務費用等支出,基本是盈虧平衡。優特鋼的毛利空間大概是兩三百元,刨去中間費用后,也只是把折舊賺回來而已。”
面對這樣的困境,中天鋼鐵的做法是謹慎控制原材料采購。“往年都備有3個月的鐵礦石庫存,今年只有1個月”。受鋼鐵業困境影響,往年氣勢如虹的鐵礦石今年只能維持窄幅震蕩格局,目前徘徊在140美元一線。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近期宣布,暫緩8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也顯示出對中國需求的擔憂。
對于下半年的形勢,周國全有所期待。一是隨著項目陸續開工,需求會有所反彈。二是隨著貨幣政策放松,企業的財務成本將有所下降。“個人預計,后期的財務成本能下降1/3左右。”
投資者信心缺失
令人擔憂的是,由于預期下半年的情況可能會好轉,一度出現回落的粗鋼日均產量再次回升,6月上旬接近200萬噸,有創造新高的勢頭,這無疑會使市場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高華證券研究員謝鴻鶴指出,盈利相對較好的小鋼鐵廠新增產能如果能收回現金成本,可能會維持運營。虧損的國有鋼鐵企業出于社會責任考慮也會繼續生產。這將對行業利潤率造成進一步打壓。即使政府出臺進一步“穩增長”的措施,鋼鐵需求在2012年底之前不會迅速獲得提振,預計今夏中國鋼鐵企業去庫存緩慢,形勢嚴峻。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新的月度報告中指出,考慮到中央把“穩增長”放在宏觀調控更加重要的位置,后期國內市場需求有望繼續保持增長。但受市場供大于求的制約,鋼材價格難以大幅提高,仍將呈低位波動態勢。
A股的鋼鐵板塊也因此萎靡不振,12只鋼鐵股處于破凈狀態,占到板塊總數的約三分之一。其中,安陽鋼鐵的市凈率僅0.6倍,藍籌股寶鋼股份的市凈率也不到0.8倍。
謝鴻鶴認為,鋼鐵業作為加工行業,目前產能嚴重過剩,原材料自給率較低,鋼鐵股作為長期投資不具吸引力。鑒于鞍鋼H和馬鋼H股目前對應的2012年預期市凈率分別在0.5和0.4倍左右,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不大,但也不會有出色表現。
這些信號說明,政策救不了鋼鐵業,走出困境要靠自我調整。事實上,一些反應靈敏的企業已開始行動。全國大的民營鋼企沙鋼董事局主席沈文榮表示,“十二五”期間沙鋼不會再擴大鋼鐵產能投資,而要圍繞主業做好產業鏈延伸工作,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