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深度】“以電折水”是近年來在水資源節水領域的一種創新模式,主要通過研究耗電量與取水量之間的關系,來分析水電折算系數,進而通過計算耗電量與水電折算系數的乘積來推求取水量的方法,從而實現對水資源使用量的精確計算和管理。
2021年,水利部發布《水利部關于強化取水口取水監測計量的意見》(水資管〔2021〕188號)、《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2年取水監測計量體系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辦資管〔2021〕346號)。文件指出,對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安裝取水計量設施的農業灌溉取水口,可采用“以電折水”等折算方法計量水量。
無獨有偶,近日,水利部、國家電網公司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
灌溉機井“以電折水”取水計量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推進農灌機井“以電折水”取水計量,要在全面摸清農業灌溉機井底數和計量現狀的基礎上,明確“以電折水”范圍,加快推進“水—電”信息關聯建檔,規范開展典型監測站網建設,科學進行“以電折水”系數測算,不斷深化農灌機井水電數據融合應用,有效擴大農灌機井取水計量覆蓋面。
2022年9月,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與山東省水利廳聯合,積極推動水利與電力業務互聯、數據共享,并結合山東省地質構造多樣、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特點,選取地處魯中山區的濟寧、魯西北黃泛平原的聊城為試點,合力開展以“水電檔案匹配、水電折算系數庫構建、電力看水資源監測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以電折水”工作。探索出一套應用電力大數據折算取水量,“以電折水”推動農業節水灌溉、智慧化管理的經驗做法。
今年,內蒙、吉林、江蘇等省份地區對規模以上的機電井進行以電折水改造,批量部署了1000余套“以電折水”
智能終端,通過采集農灌井的取水量、用電量、地下水水位等關鍵數據,實現了對農業用水的精準計量、實時監控、總量控制和限額管理,確保了取用地下水的可持續計量,為水資源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
“以電折水”模式的推廣和應用,不僅有效解決了農灌井計量設施安裝成本高、維護難的問題,而且提高了地下水資源的監管效率和管理水平。通過精準計量和實時監控,農業用水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實現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以電折水”模式也促進了農業與水利、電力、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當前節水產品制造、節水技術研發、節水工藝改造、節水服務咨詢等成為節水產業的主要內容,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安信證券研報指出,上游智慧水表制造商與中游系統集成服務商有望充分受益,智慧水務綜合方案供應商可針對用水痛點,幫助完成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空間廣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