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電子科技大學、成都恩馳微波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等單位發布了T/CSTM 00992—2023《面向通信用關鍵材料的高頻信號電磁輻射環境試驗方法》,實施日期2023年9月1日。
5G 之前的通訊技術,終端設備通信頻率較低,輻射效應對于材料的影響可以忽略,然而隨著新一代通信頻率的不斷提升,特別是高頻毫米波的應用,對通訊設備中相關材料持續輻射后可能會引起性能衰減。然而目前國內針對材料受高頻輻射效應影響的測試方法屬于空白。本標準以高頻電磁場仿真建模方法作為理論指導,開發了的材料輻射試驗測試裝置系統,制訂了材料高頻電磁輻射環境試驗測試方法,解決業內缺乏方法借鑒的問題。
本文件參照 GB/T 1.1—2020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20001.4—2015《標準編寫規則 第4部分:試驗方法標準》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規定了通訊設備用關鍵材料施加高頻信號電磁輻射環境試驗方法,包括原理、環境條件、儀器設備、樣品要求、系統校準、測試步驟、注意事項和試驗報告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片狀的固體材料。頻率測試范圍:26.5GHz~40GHz;電場強度測試范圍:1000V/m~3000V/m。
原理:
高頻信號電磁輻射環境試驗系統通過信號源產生固定頻率的連續波信號,采用射頻線纜將連續波信號輸入到功率放大器進行放大,將放大的信號通過波導接口連接發射天線,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均放置在電波暗室內部,接收天線輸出接
功率計。通過高頻信號電磁輻射環境試驗系統產生的高頻信號電磁輻射場作用于樣品,實現對樣品進行高頻信號電磁輻射環境試驗。
環境條件:
試驗環境條件如下:
a) 溫度:23 ℃±2 ℃;
b) 濕度:50 % ±5 %;
c) 周圍無機械振動和強電磁干擾。
儀器設備:
所需儀器設備如下:
a) 信號源,頻率范圍:26.5GHz~40GHz;
b) 功率放大器,頻率范圍:26.5GHz~40GHz;輸出功率:20W~50W;配置測量輸出功率和反射功率等功能;
c) 喇叭天線,頻率范圍:26.5GHz~40GHz;極化方式:線極化;增益不小于20dB;
d) 電波暗室,頻率范圍:26.5GHz~40GHz;尺寸至少為30cm×30cm×60cm;屏蔽效能不小于60dB;
e) 測試計算機;
f) 功率傳感器,頻率范圍:26.5GHz~40GHz;
g) 射頻線纜,頻率范圍:26.5GHz~40GHz;損耗小于5dB。
測試步驟:
測試步驟如下:
a) 按照圖 1 準備測試系統,對系統中用到的設備進行預熱半小時;
b) 進行系統狀態檢查,在不放置樣品的情況下,調整信號源和功率放大器,將入射功率注入至指定的數值,如20W,通過接收天線的輸出功率計算接收的場強值,判斷系統是否滿足正常狀態;
c) 將樣品放置在測試夾具上,然后將安裝有樣品的測試夾具放置在電波暗室內部發射天線的正前方,且樣品距離發射天線20cm~30cm(見附錄A);
d) 開啟信號源和功率放大器,并將輸入功率調整至指定值,如20W,開始試驗。環境試驗時間為200h~2000h,也可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e) 計算機實時記錄接收天線的接收功率P1,同時記錄功率放大器的輸出P2和反射功率P3;
f) 環境試驗到達指定時間后,若需取出部分樣品,則需要先關閉信號源,并關閉功率放大器輸出,再打開電波暗室取出測試樣品;
g) 取出樣品后繼續進行環境試驗,重復步驟9c)~9d)。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 ) 測試環境(溫度、濕度);
b ) 測試頻率 f;
c ) 測試功率 P1,P2,P3;
d ) 測試時長 t;
e ) 線纜的衰減??1,??2,??3;
f ) 測試距離 d;
g ) 試驗樣品信息。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