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提升河南省計量能力和水平,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省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初步建立,計量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到2035年,全省計量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量子計量應用技術進入全國先進行列。計量服務保障能力大幅增強,在線測量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智能監管模式日益成熟,計量監管更加科學有效。計量科學文化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的社會計量意識更加牢固,建成符合我省發展需求的現代先進測量體系。
《實施意見》提出了四項重點任務,包括:強化計量科技創新;深化產業計量服務;加強計量能力建設;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其中,在強化計量科技創新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加強計量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測量基礎理論、計量整體解決方案、計量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機理等研究。開展量子
標準、量子傳感、精密測量等前沿技術基礎研究和創新應用。落實國家“量子度量衡”計劃,參與量子計量技術和計量標準裝置小型化技術研究,在量子傳感和芯片級計量標準技術方面實現突破。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食品加工等領域精密測量技術研究。
推進計量數字化轉型。開展網絡授時應用服務及研究,推廣應用國家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業務
管理平臺。探索建設省計量檢定校準結果數字化平臺,建立省計量電子證書系統。開展產業計量數據的采集、管理和應用,建成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在生命健康、裝備制造、糧食儲備、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節能降碳、新能源交通等領域加強計量數據安全和可靠性監測系統建設,爭創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
開展計量技術研究和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技術創新。開展量熱技術、數字化模擬測量技術、工況環境監測技術等基礎共性計量技術研究;加強智能化計量校準技術、計量功能軟件安全測評技術和新型傳感技術研究;建立計量新技術、新方法向產業轉移的服務平臺;針對復雜環境、實時工況環境和極端環境的計量需求,開展遠程校準、在線計量量值傳遞、溯源方法和多參數、多功能自動化計量檢測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和創新,推廣應用遠程、在線、動態、快速檢測技術,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加快推進計量標準智能化、網絡化。
構建良好計量科技創新生態。鼓勵計量技術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協同創新機制,組建跨地區、跨行業高水平先進計量測試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成立河南省計量科技創新委員會,建設計量科技創新生態伙伴聯盟。構建計量、質量、標準、知識產權等融合聯動的計量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在深化產業計量服務方面,《實施意見》提出:
支撐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新興產業領域“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難題,實施制造業計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一批先進制造業發展急需的高準確度、高穩定性計量標準,強化國家新能源汽車供能裝置、智能通信終端等國家產品質檢中心計量檢測能力。開展產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行動,實施工業強基計量支撐計劃,建設磨料磨具、氣體傳感器、裝備制造、能源、新興材料等一批國家或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加強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測量方法研究和裝備研制,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溯源鏈、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測試服務,支撐我省新興產業發展。
服務儀器儀表行業質量提升。加強新型傳感器與高端儀器儀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術研究,推動關鍵計量測試設備國產化,促進量子芯片、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計量儀器設備中應用。實施儀器設備質量提升工程,建設重點實驗室,強化計量在儀器儀表研發、設計、試驗、生產和使用中的基礎保障作用。建立儀器儀表計量測試評價制度,推動計量器具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支持鄭州、開封、許昌等地建設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培育具有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儀器儀表品牌。
服務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發展。開展人工智能計量基礎理論、評估方法和技術研究,探索建立用于評測人工智能系統性能的參考數據集。研究智能基礎設施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完善5G+工業互聯網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探索形成各領域通用的人工智能計量體系框架、接口與方法、標準規范。開展工業機器人機械系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等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提升智能工業控制系統整體測量性能。探索開發適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領域的智能水平評價標準和計量測試平臺,提升數據和知識協同驅動的計量測試能力。
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智慧農業、高標準農田、農機裝備、農業投入品等關鍵領域,建設省糧食、食品、煙草、農機等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開展相關計量標準研制和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服務食品安全生產和先進農機裝備研制。強化省內相關農業檢驗檢測實驗室間計量比對工作,全面推進計量在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中應用,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實施。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對電能表、水表、衡器、水分測定儀、谷物容重器等涉農計量器具和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農資類定量包裝商品以及農業資源貿易結算的計量監管和保障力度,嚴厲打擊涉農計量違法行為。
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開展碳計量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碳排放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完善碳排放計量體系,提升碳排放計量監測能力和水平;規范重點排放單位的碳計量要求,落實碳排放計量審查制度,開展低碳計量試點。建立完善資源環境計量體系,培育建立能源、水文水資源、環境計量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推進能耗、水資源、環境監測系統建設,加強能源資源和環境計量數據分析挖掘和利用;建立新能源設施運行效能計量評價體系,開展儲能設施及產品能效評價;加快推進能源資源計量服務示范工程建設,引導和培育能源資源計量服務市場。
服務生命健康與安全。建立省級醫學計量檢測研究中心,圍繞疾病防控、食品醫藥、醫療器械等開展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加強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筑施工、地質勘查等安全生產相關計量器具研制生產和監督管理。開展交通安全、社會穩定和安全等領域關鍵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推進交通監管設備、警用裝備、刑事技術產品等計量測試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計量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建立計量預警機制和風險分析機制,制定計量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著力防范計量領域系統性安全風險。
服務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加強新型顯示、智能終端、工業先進制造、傳感器動態校準等數字計量設施建設,將計量檢測設備智能化水平納入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設,建立以數字計量框架為基礎的計量標準參考數據庫,完善計量數據分析共享機制,形成全頻域、全時段、全要素的計量支撐能力。
服務交通運輸發展。加強鐵路、水運工程、軌道交通專用測量設備、公路超載超限及測速裝置等檢定校準,開展航道流量監測及港口裝卸設備、公路與水運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系統及機動車光污染、聲污染、尾氣排放在線監測設備計量測試等計量技術研究,實行交通一體化綜合計量檢測,確保測量設備量值溯源科學準確。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充電設施等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測試評價,加快國家新能源汽車供能裝置質檢中心建設。開展超大力值、超大扭矩、超低頻等量值溯源技術研究,服務道路工程建設。
在保障措施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加強組織領導,把計量事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施有效銜接;加強政策支持,將公益性計量工作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協調聯動,努力構建統一協調、運行高效、資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計量工作格局;狠抓工作落實,建立工作責任制,將實施意見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