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2月21日,國家
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出關于印發《2023年國家標準立項指南》的通知。并要求各單位按照指南要求開展工作。立項重點包括強制性國家標準、推薦性國家標準和國家標準樣品。
國家標準是指由國家標準化主管機構批準發布的,對全國經濟、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標準,強制標準冠以“GB”。推薦標準冠以“GB/T”。與很多ISO國際標準相比,很多國家標準等同采用(IDT,identical to 其他標準)、修改采用(MOD,modified in relation to 其他標準;2000年以前稱作“等效采用,EQV, equivalent to 其他標準)或非等效采用(NEQ,not equivalent to 其他標準)。
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責提出。省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可向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或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立項建議。
推薦性國家標準項目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省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技術委員會征集、遴選和申報。省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的項目,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協調相關技術委員會歸口。
強制性國家標準應嚴格限定在安全、健康和環保范圍之內,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依據和實施監督部門,并能夠依據有關規定對違反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行為予以處理。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前,應當充分征求其他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意見。
(一)強制性國家標準
重點圍繞安全風險大、公眾關注度高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快重點領域亟需標準制修訂。推進支撐法律法規實施、落實強制性標準精簡整合結論和復審結論為修訂的標準項目立項。重點支持以下領域:
1.初級產品安全標準。包括:種子(種苗)及種畜禽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
2.工業產品安全標準。包括:農藥、肥料、飼料添加劑、消費品化學安全、裝飾裝修材料安全、化妝品安全、五金制品安全、醫療器械安全、鋰電池安全、電子產品安全、機動車安全、燃氣燃燒器具安全、機械設備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
3.資源環境安全標準。包括: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污染物排放、環境質量、重點用能產品能效、重點行業能耗限額、重點用水產品水效、重點行業用水定額、電磁兼容、生物安全、噪聲限值等。
4.公共安全標準。包括:危險化學品安全、工業過程作業安全、工業粉塵防爆、儲能電站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個體防護裝備配備。
(二)推薦性國家標準
落實《綱要》提出的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加快城鄉建設和社會建設標準化進程等部署要求,推動標準化工程和行動的落地,2023年重點支持以下領域和方向推薦性國家標準制定。
1.農業農村領域:土壤質量及監測評價、種子(種苗)及種畜禽、動植物疫病防控、節糧減損、農業社會化服務、智慧農業、農產品質量分級、農產品包裝儲藏及流通、產業幫扶等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農業投入品質量、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效益評估等綠色農業與生態安全標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治理、新型城鎮化等農村領域標準。
2.消費品食品領域:消費品質量分級、消費品強制性國家標準配套的通用檢測方法、個性定制產品、智能產品、綠色產品、文具運動器材、眼視光、工藝美術等標準。嬰童用品、老年用品等特殊群體重要消費品標準。飲料、調味品和肉禽蛋制品等食品質量標準。地理標志術語、分類、管理和產品質量等標準。加快重點消費品領域國際標準轉化。
3.醫療健康領域:消毒用品、公共衛生、生物技術和中醫藥標準。高端醫療裝備產業與應用、醫療防護器械等醫療器械標準。
4.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碳排放核算報告、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資源循環利用、工業農業交通節能低碳技術、公共機構節能低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匯等標準。風力發電、冷凍空調、壓縮機、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領域節能標準。
5.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工業母機、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工程機械、儲能裝備等重點高端裝備標準。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交叉融合領域標準,以及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關鍵技術標準。推進重點裝備領域國際標準轉化。
6.關鍵基礎材料領域:高純稀有金屬材料、高品質特殊鋼材、高性能陶瓷、高性能纖維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標準。專用水泥、特種玻璃、再生塑料、特種分離膜以及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儲氫材料等標準。
7.新興技術領域: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制造、區塊鏈、量子信息、集成電路、機器人、信息安全、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數字政府、IPv6、納米、空間應用、微細氣泡、超導等關鍵技術標準。
8.服務業領域:平臺經濟、跨境電商、中央廚房等生產性服務標準。智慧物流、多式聯運、冷鏈物流、郵政快遞等現代流通標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風險防控和消費者保護標準。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智慧養老和適老化改造等生活性服務標準。旅游、文化、休閑康養、餐飲節約、賽事管理、體育用品、青少年體育,以及家政、物業等民生領域標準。
9.公共服務領域:公共教育、公共就業創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全民健身、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未成年人保護、殘疾人服務等重點人群服務標準。文物保護、語言文字、地名管理、社區服務、社會事務、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等公共服務標準。
10.行政管理和服務領域:行政許可規范、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政務公開、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營商環境建設等政務服務標準。公共機構節能和碳排放、機關資產管理、機關會議服務、公務用車等機關事務管理標準。
11.公共安全領域:事故調查與分析、礦山安全、重大危險源監控、危險化學品安全與管理、化工園區開發建設管理、消防救援、地震災害風險防御、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普查、人工影響天氣、個體防護裝備等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標準。工業雷管、油氣井用爆破器材等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和安全標準。人像鑒偽、尸體檢驗、毒物分析、微量物證檢驗、聲紋檢驗等法庭科學、司法鑒定標準。
12.城市管理領域:城市標準化綜合治理、可持續發展評價與改進、數據資源和基礎設施管理與運營、數字運維等城市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標準。
13.公益科技服務領域:地理信息、風能太陽能監測預報、氣候品質評價、氣候生態評估等標準。科普服務提供、科普資源建設、科普設施設備、科普服務評價等標準。
14.市場監管領域:企業開辦、質量管理、信用管理、缺陷召回、風險管理、認證認可、標準化教育等領域標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