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近日,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發出《關于開展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為推動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增強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創新能力,更好發揮實驗室作用,根據《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工作方案》,重慶市科學技術局將通過充實、調整、整合、新建的方式,分領域、分批次對2021年前批準建設的實驗室開展優化重組。
一、重組后的實驗室功能定位是什么?
重慶市科技局將圍繞重慶市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把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綠色低碳三大科創高地作為主攻方向,聚焦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以優化提升、助推發展為目的,通過優化重組,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顯著、創新能力強的實驗室新格局,打造重慶市基礎研究主力軍,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實驗室是組織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集聚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交流合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產學研融通,產出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性科技成果的科技創新基地。
1.前沿研究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中的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的前沿技術研究。
2.應用基礎研究類。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圍繞我市優勢特色產業、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發展需求中的關鍵科學問題,以應用為目的基礎研究。
3.交叉學科研究類。圍繞自然科學的不同學科交叉、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培育新興交叉領域的重大原創突破,解決重要交叉科學問題、拓展共性知識和原理。
二、實驗室重組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通知要求,實驗室優化重組工作要堅持“五個優化”、“五個重組”,做到“五個實”。
1.五個優化。學科領域優化,聚焦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向前沿學科、基礎學科、交叉學科布局;研究方向優化,堅持“四個面向”,緊密結合我市特色優勢產業和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發展需求,突出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綠色低碳三大主攻方向;人才隊伍優化,要體現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匯集,實驗室主任具備前瞻視野和較強學術影響力;平臺條件優化,要加強重點科研儀器設備配置,研究手段和實驗條件突顯特色和優勢;組織保障優化,要創新管理機制,促進交叉融合和產學研融通,強化依托單位和主管部門在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保障。
2.五個重組。實驗室規模、體量太小的要重組;研究方向相近或過窄的要重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缺乏的要重組;長期未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要重組;組織保障和管理不到位的要重組。
3.五個實。研究內容“實”,要找準新定位和新方向,有明確、清晰的研究內容;科研任務“實”,要產出原創性科技成果、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積極牽頭承擔省部級和國家級項目等科研任務;人才團隊“實”,要有年齡結構合理、專業布局優化的核心人才團隊,固定人員不要交叉重復;場地平臺“實”,要有獨立集中的科研場地、先進的設施設備等良好實驗條件,能夠滿足科研需求;運行保障“實”,依托單位要保障充分的科研經費投入,健全創新管理運行機制。
三、工作流程
(一)自行重組。按照優化重組工作要求,各依托單位和實驗室分析查找自身問題與不足,瞄準需求、找準定位,自行開展優化重組工作,鼓勵各實驗室之間整合、依托單位內部整合、產學研聯合共建,形成實驗室優化重組方案。實驗室之間,實驗室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固定人員不能交叉重復。依托單位原則上不超過3家。
(二)提交方案。各依托單位對優化重組方案進行論證后,向各主管部門報送,經主管部門審核蓋章,提交至市科技局。
(三)評議認定。市科技局分領域、分批次組織綜合評議。對符合新要求的實驗室認定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對不符合的暫緩認定,繼續推進重組,一年后重新組織評議,仍不符合的予以撤銷。實驗室已認定為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或被其他實驗室整合的自動撤銷。
按領域分三批開展:第一批為信息、工程、制造和材料領域,共61個;第二批為醫藥、生物學和農業領域,共67個;第三批為環境、地球科學、能源、化學、數理和綜合交叉領域,共43個。
據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由企業提出申請,填寫《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建設申報書》,由主管部門審核后報重慶市科技局。重慶市科技局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組織專家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評審,并根據評審意見進行擇優認定和授牌。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