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2月8日,上海市科學委員會發布《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到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市重”)作為上海市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高水平科學技術研究、集聚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合作交流的科創基地。為培育構建在滬高水平科技力量,更好推進新時期市重建設發展,上海市科委制定了該方案。
上海市歷來重視科學研究基地平臺建設。自1991年至今,上海市科委會同有關部門,圍繞信息、醫藥、制造、工程、材料等領域方向,遴選建設了170余家市重。經過長期發展,這些市重在開展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學科發展、引育優秀科技人才、獲得創新性成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展市重體系布局,是支撐國家級實驗室在滬發展、培育上海市高水平科技力量、應對科研組織和創新能力各項挑戰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
《方案》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結合上海市重點產業與區域發展需求,計劃重組和新建一批市重,另組建若干市區共建市重,成為本市高水平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覆蓋各領域主要方向,集聚兩院院士和科研團隊、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承擔我市戰略任務能力、支撐企業創新和產業高地發展水平、對外開放合作態勢、科研基礎條件和學術影響力明顯提升。
《方案》分信息、醫藥、農業、制造、工程、能源、材料、數理、化學、生物學、海洋、環境、天文與空間、地球科學、綜合交叉15個領域進行布局。
實驗室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而儀器設備作為實驗室的重要設施,扮演重要角色。對實驗室儀器設備的能力建設方面,《方案》作出重要部署。
強化條件保障和多元投入。支持市重建設良好科研實驗條件,提供一定規模、相對集中的物理空間,保障高能級科研儀器設備的高效運轉,有計劃實施科研儀器設備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鼓勵開展多元化投入試點,在爭取推進部門、所在區經費投入的基礎上,積極吸納企業、基金、社會捐贈、“撥投結合”等社會經費投入,同時加大成果轉化收益獎勵向科研團隊、技術骨干等的分配力度,力爭形成較高的投入強度。
強化產學研合作和產業賦能。鼓勵實驗室科研儀器設備、科學數據等按規定向社會開放共享,積極開展科普活動。
優化資源配置和保障。支持市重以“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承擔本市科研任務。市重人才團隊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市級表彰和獎勵,為市重申報國家人才計劃開辟“綠色通道”。引導市重持續購置高能級的科研儀器設備,開展進口減免稅和通關便利服務。企業市重優先享受各類科技惠企政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